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推廣綠色旅遊 兩大關鍵決勝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姚陵錦

台灣觀光業去年因陸客來台人數不斷縮減,導致仰賴國外旅客消費的餐廳及購物店的一度面臨倒閉潮,政府當時推出短期救急措施,提撥3億元補助國人國內旅遊,希望以國內觀光收入彌補外匯收入短缺;根據中央銀行資料,我國2016年觀光外匯收入為13,383百萬美元,相較2015年的14,387百萬美元仍減少約6.98%,如何有效吸引陸客以外的國際旅客,成為我國觀光業當前課題。

其實,我國不妨可以從改善觀光業的劣勢開始著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4月發布的「2017年全球旅遊與觀光競爭力報告」,台灣在136個國家中,旅遊及觀光競爭力綜合評比排行第30名,其中「安全」及「衛生條件」為最高分,但在「環境永續」、「自然資源」及「文化資源與商務旅遊」三方面評分卻最低。

綜觀台灣觀光資源,雖然地理面積小,但在開發歷史和自然資源方面卻具多元化的特色,若以「環境永續」為基底,有系統整合自然資源及文化資源,要做出吸引國際旅客的亮點並非難事。

環境永續可落實的面向眾多,名稱也不一而足,但其概念皆以自然、環保、節能、減碳出發,近年常聽到的綠色旅宿、綠色觀光都是同一概念的應用。

我國在觀光業急凍的狀況下,國內主打「有機環保」的旅宿業雀客旅館(CHECK inn)卻維持每年高達八成的住宿率,就是一個綠色旅宿的成功案例,其實施館內清潔用品一律改為可重複充填的按壓式玻璃瓶、針對連續入住的房客不主動提供更換寢具的服務、使用節能燈管及省水馬桶等措施,有效節省營運成本,再利用省下的成本推出環保住房折扣回饋客戶;鮮明的「環保減碳旅宿」市場定位,受到日本及歐美旅客的青睞也帶來高訂房率及穩定的客群回流率。

綠色旅宿在國際有一定市場,綠色觀光也已成為新型態的旅遊風潮。以日本為例,其發展綠色觀光的歷史悠遠,可回溯至1992年推出的「綠色觀光法」及「綠色觀光振興方案」,當時有系統分四階段輔導地方觀光業朝向綠色觀光發展,主打在地生活體驗與文化教育,如農林體驗的菇菌採拾、捏壽司活動,民俗體驗的風箏製作等,旅遊行程逐漸形成一股新的旅遊風潮,為泡沫經濟後的農村帶來人潮與實質收益。

即使是缺乏觀光資源且無大型企業進駐的長野縣飯田市,在採取推行體驗教學和打工度假的綠色民宿策略後,也為當地帶來高達10億日圓的收益。日本成功將「環境永續」、「自然資源」及「文化資源」結合的觀光發展政策,值得借鏡參考。

交通部觀光局在2010年底將「綠色觀光」列為觀光發展重點主題,但官方推廣缺乏系統性的規劃,且著眼在硬體設備的節能減碳,而由民間發起的綠色旅遊規模小又零星,政府民間不同步調,加上整體對外缺乏滿足消費者的「一站式」資訊服務,對內缺乏大規模的異業合作,導致推廣成效不彰。

綠色觀光強調不僅是建物或硬體設備上的節能減碳,更重要是業者提供的服務如何與地域特色與文化結合,讓旅客感受到並認同環保、減碳、自然永續的概念。

其中「資訊取得」及「異業合作」是能否成功二大關鍵:對現代遊客而言,資訊取得便利程度在第一時間就會決定清單內的選擇順位,從當地交通工具的選擇多樣性與便利性、特色餐點的提供與否,到在地自然及文化活動等即時資訊獲取。

對旅宿業者而言,地方菜餚的製作與材料取得、體驗活動的舉辦與費用、從旅宿出發的接駁方式等亦無一不涉及與其他業者合作與資訊交流。

原文刊登:106/09/17-經濟日報A12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