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發展循環經濟 孵育獨角獸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組長 林原慶

隨著我國缺電議題升溫,將經濟成長與能源資源耗用脫鉤的循環式經濟,也再次成為產業與政府討論焦點。觀察全球循環經濟發展脈絡,已脫離過去以社會責任、企業公益為目標的理念與信仰推動模式。

至今,循環經濟已成為一種具備盈利能力及成長潛力的商業模式,正吸引全球資本市場及機構投資人關注。

因此,台灣發展循環經濟的現階段要務,正是孵育我國循環經濟新創獨角獸(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與概念股族群。

論述如下:

首先,全球循環經濟發展「由產業走入生活,由工業邁向商業」,循環經濟過去著重在材料與製造端的研發,近年則快速走向社會應用與商業模式的創新。

此一趨勢除了延長服務價值鏈、提高循環減廢效益之外,也將循環經濟的應用範疇由循環型產業擴大至循環型社會。

而滲透入社會各層面需求的多元應用,正成為循環經濟創新創業的沃土,以及培育多元業態跨入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契機。

第二,商業模式乃由真實世界的成功商業運作歸納而來,「要推動循環經濟持續發展,最佳的方式便是證明其商業成效」。

例如近年的電子商務到共享經濟發展,都因領頭企業證明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後,誕生了新創獨角獸和具高度成長能力的概念股族群,形成具規模的投資風口,方吸引大量人才與資源投入布局,進一步推升產業生態圈健全發展。

因此,讓台灣誕生以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為核心的新創獨角獸,甚至在我國資本市場建立起全球獨創的循環經濟概念股族群,是推動我國循環經濟走向永續性商業化、引導產業與人才投入的最佳途徑。

不但有助於引導我國創新創業發展、提高人民對循環型社會的認同,更能吸引海外機構投資人、創投資金來台投資,挹注策略性商業合作與研發資源。

事實上,台灣已有豐富的循環經濟商業化底蘊,如全球3C回收服務鏈、機能性服飾設計服務鏈等,皆為全球產業供應鏈跨入循環經濟模式之關鍵。

因此,我國推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不應獨立施行,而應結合既有各類型的創新創業推動、產業扶植、人才培育、全球市場拓展等計畫,嫁接循環經濟商業模式,讓台灣的循環型商業服務遍地開花,方成一畝花田。

原文刊登:106/9/26-經濟日報B05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