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餐飲業 如何創造1+1>2綜效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范松清

餐飲業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之後,要如何借力使力創造 

1+1〉2的綜效?合作業務要能做得好,一如國際化規劃時,總部與加盟之間的權責義務關係,總部對加盟主提供什麼樣的資源、技術讓加盟主得以持續成長擴大。回歸到本質的經營管理層次來看,就在於是否能實質協助到代理商在經營品質的提升上。從經營理念與文化上的塑造、食材來源的品質管理、料理作業的品質控管、服務流程的品質提升、人力資本的品質提升、現金與財務資訊品質的管理等等,在在都表現出業者在經營管理上的能量與力度,此也是品牌的基石,不可輕忽此重要性。

運用工具協助代理商在市場端與生產端上的串聯

餐飲業者或許有個迷失,在國際化過程,口味理應在地化,然而在地化確實真的是必要條件嗎?或許應該回歸到市場端的想法,口味是否被接受,背後的文化因素驅動了消費者的想法,這方面反而更加重要,如果文化上,是接受外來食物、外來的調味方式,口味就非一定要在地化,反而保留原味是為上策。如果口味上、食材選擇上與文化相牴觸,例如之前所提的,東南亞的清真認證產品(List of Halal Certified Products),在地化的做法就很關鍵,對市場端的調查研究更顯得重要,

業者在國際化的過程,為了鎖住Know-How,對於關鍵性的原物料,常會以出口貿易方式,提供給當地代理商,形成供貨型的總部態勢。然而,並非每一種原物料都能適合出口抑或是順利出口,往往碰到各國法規的規範不同,被限制或禁止出口到該國。此時,在地採購的能量就顯得重要。如何運用總部的採購能量,協助當地代理商順利取得合適的原物料來源就顯得格外重要。

以東南亞的國家來舉例,各個國家、種族的差異性大,經濟發展程度也有較大的落差,食材、原物料的生產履歷更顯關鍵,將原物料導入「生產履歷」,只要掃瞄就知道這個原物料是出自哪個農家,若再引進科技分類技術,透過科技篩選,能迅淘汰品質不好的原物料,節省人力、資源成本。

綜上所述,業者如何運用工具來協助國外代理商在市場端與生產端上的串聯,提高整體品質,將是在地代理商對品牌向心力的支持力量。

持續的培訓與學習,為可預見發展投入最有價值的活水

品牌國際化的長遠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建設。從代理商加入到品牌這個開始,組織團隊的素質提高就對品牌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業者是否具備有系統的培訓機制,就攸關培訓的效果與投入成本的效益。建議業者可以參考台灣訓練品質評核系統(Taiwan Train Quali System, TTQS),TTQS是參考ISO 10015與IIP所制定出來的本土化訓練品質管理系統,用來規範企業人才訓練品質,進而協助企業有效提升競爭力。

TTQS將培訓分為規劃(Plan)、設計(Design)、執行(Do)、查核(Review)、成果評估(Outcome)等五個階段,培訓如果能藉由訓練品質管理系統的規範下,來落實規劃、執行並加以管理,這樣的訓練才能將培訓與學習發揮出最適當的效益,也為可預見過計劃發展投入最有價值的活水。

原文刊登:106/09/21工商時報A06政經八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