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從新加坡看無人經濟潮流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陳俊淵

無人經濟的概念,這幾年在世界各國逐步興起,2016年12月美國推出Amazon Go、日本Lawson和Panasonic推出「Reji Robo(櫃檯機器人)」自助結帳/打包系統;中國大陸「繽果盒子」於2017年6月在上海亮相、7月再推出「淘寶會員店Taocafe」…。新加坡在這波浪潮中也不落人後,除推行無人車交通、無人機送貨、機器人服務、自助結帳系統外,並於2016年8月推出了無人熟食餐廳VendCafe,從生活、消費的各層面進行無人化、自動化的革新。VendCafe還預計於2018年推廣至英國倫敦,擴大海外商業效益。 

以新加坡為例,從運用多元性、採用普遍性、推及效率等面向來看,新加坡似乎在無人經濟這個議題上投入更多、更全面、也更有計畫性。從背景來看,高齡化、勞動人力成本高漲、人力短缺等社會現象(如同許多已開發國家),加上地狹人稠、缺乏資源等先天受限,都是促使新加坡走向無人化經濟的要素。

新加坡有別於上述美、日、中以企業領航變革的趨勢,是由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鼓勵民間進行創新。接續前一階段的iN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著重資通訊環境的建制),新加坡在2014年推出「智慧國家」(Smart Nation 2025)計畫。大力推動各項數位化、智慧化經濟策略。透過國際合作、資金補助等方式,協助業者以科技克服先天不足的缺失,帶領新加坡朝向更有效率、更聰明的資源運用模式,提供更為便利、安全、環保、高附加價值的生活和商業環境。包含前述的機器人、無人車、自助化消費環境等,都是在日常已發生的實際案例。

許多人擔憂無人化潮流會讓工作被機器取代而消失,新加坡政府則抱持不同觀點。無人化科技除了提供更好的效率、便利性外,也讓重複性高、知識門檻低、或需要花費較多氣力的勞動大幅降低,讓人力可以專注在更高附加價值的工作上。運用科技取代傳統人力,進行產業的改革,也打造新加坡擁有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人口結構。

臺灣以IT自豪,在技術面上可以很快提供各式運用所需的軟硬體技術。然而,在科技的零售運用上卻較美、日、中、星等國慢了一步。或許,業者觀望、保守態度固然阻礙了相關科技運用的進展;但繼續深究,是否低廉的工資更是讓我們停駐不前的真兇?許多企業寧願雇一、兩個工讀生,在商店/展覽門口按計數器統計進出人潮,也不願意加裝客流分析系統,更科技化地蒐集客戶資料樣貌,並進行更為客觀的解讀?

由於政、經、生活文化差異,新加坡由政府推動、民間響應的經驗,臺灣可能無法依樣畫葫蘆。但如能進一步深入剖析無人經濟的發展要件、形成原因、運用策略,再依照臺灣自身的狀況進行適地調整。在統整性的政策、資源輔助下做推廣,方有機會找到這波潮流下的正確定位。

原文刊登:106/11/22-工商時報A06政經八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