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掌握時代趨勢 餐飲品牌如何做社群?

作為一個「民以食為天」的社會,台灣的餐飲業在90年代前幾乎不太需要特別打廣告,好的餐飲靠著口碑就行,但在社群網路崛起後,提供給消費者許多獲取餐飲資訊的管道,像是許多美食部落格、TRIPADVISOR等,都擁有許多消費者的評價,漸漸就成為了大眾在挑選餐廳的主要管道,但隨著年輕世代對於餐飲的追求改變,專門介紹美食的節目、YOUTUBER、網紅開始大受歡迎。

在社群的推波助瀾下,餐飲業不得不開始重視網路行銷與公關,因為許多消費者會在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上分享用餐體驗,若想要與消費者接軌,就勢必得增加自家品牌在社群媒體的能見度與操控度。經營社群其實並非難事,困難的是要如何比競爭業者更加貼近你的目標消費者,並增進品牌與顧客的互動。

「真實性」是獲取消費者信任的最佳元素,然而,許多企業在行銷方面卻透過偽造的故事來吸引顧客,但一旦事實被揭穿,長期建立起的信任度便會驟然崩塌,像是2017年有位記者利用假造的消息在旅遊網站上塑造一個熱門餐廳,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反思網路資訊的真偽,並期望消費者應懂得辨別,避免被誤導。

與其由業者本身進行行銷,反遭受質疑,不如讓消費者直接成為品牌故事的一份子,紐約一間名為KIND SNACK的零食公司,僅採用消費者知道的原料來製作零食,主打健康又好吃。此外,在行銷公司的同時,也用實際的行動來獎勵「行善」,在2015年推出了#KINDAWSOME卡,讓600名員工隨身攜帶,只要看到有人做了一件值得鼓勵的善事,就可以給他一張#KINDAWSOME卡,拿到卡的人可以獲得KIND SNACK零食和一張新的#KINDAWESOME卡,除了鼓勵他們持續行善,也可以在下次看到他人行善時,給他們一張#KINDAWESOME卡鼓勵他。如此作法讓消費者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個環節,促使消費者願意將產品推薦給親朋好友。

餐飲產業進行行銷時,往往透過許多奪人眼球的產品圖片來吸引消費者,許多業者也跟隨市場趨勢推出許多產品,但從眾的人氣商品只是一時,如要長久經營還是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最初的蛋塔效應、巧克力、翡翠檸檬、厚奶茶、炸雞、到最近的髒髒包,跟著風潮衰退,店也可能一起跟著倒閉,儘管短時間的營業額能迅速提升,但對品牌認知並沒有具有加值的作用,如要長期生存、抓住粉絲的心,還是需要建立屬於自家的特色與核心價值。

每位餐飲業者都希望能夠一夕爆紅,但就怕有如曇花一現,好不容易成為小有名氣的店卻被時間沖刷成「曾是排隊名店」,只有把品牌基礎與社群行銷都同等重視,才能避免消逝在美食社群的洪流裡。其實不只是餐飲業,現在可以說是「行銷的年代」,在網路上的行銷可以說是所有產業與品牌無法避免的重點。因為市場的現實,即使你再有實力、品質再好、知名度再高,在這個市場競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再加劇的時代,沒有一套完整且與時俱進的行銷方案、沒有認真經營社群媒體、沒有能爭取更多媒體曝光的公關活動,被社會大眾遺忘,恐怕只是早晚的事。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黃曉莉)

原文刊登:107/11/16-工商時報/A6政經八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