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趨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發展精準醫療 AI幫大忙

Healthcare IT News研究指出2017年86%美國醫院已導入AI,只是導入程度與方式不同;另依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發布的「2018關鍵議題:數位科技引領北美健康照護產業」,提出39%健康照護產業經理人表示組織正在投入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而AI主要能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包括虛擬助理、數據分析、溝通機器人、資訊收集與報告、流程與績效分析等。

2017年世界資訊科技大會也以「精準醫療與AI」為主題,大談AI從診斷到追蹤、從風險預測到個人化治療的協助。

顯見繼智慧金融快速發展後,AI將大舉應用於健康醫療產業。

未來AI醫療已成為產業投資熱點,但消費者是否真的願意使用呢?

Northstar Research Partners與ARM合作,調查國際4,000名民眾(台灣403名),其中有37%民眾認同創新科技能幫助人們,尤其於醫療領域。

有六成民眾認為AI可使用在初期的醫療疾病診斷,到2025年57%民眾願意讓AI醫生檢查眼睛;41%民眾願意讓AI醫生執刀進行腦部手術。由此顯示,民眾對醫療數據分析應用於個人化的預測、初期診斷、追蹤等醫療服務接受度最高。

若由消費者觀點出發,智慧醫療首重醫療數據分析與應用,包含個人化醫療初診斷與預防醫學等。

個人化醫療初診斷是指將每日大量患者病理與醫學影像資訊,透過AI精準分析,提供醫生初步診斷建議,提高準確性及效率,使醫生能服務更多病患。

預防醫學應用可分為二類,一為結合感測載具、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透過即時數據化管理與回饋機制,使民眾自我落實疾病預防;二為利用人類行為資料進行未來健康狀況風險預測,讓民眾在疾病前採取積極作為,提早關注健康問題。

智慧醫療發展同時也帶動保險業轉型,當未來透過大量資料預測消費者的健康風險狀況,會使得保險公司對客戶特性有更完整的瞭解,有助於保單產品設計、風險設定,保費設計等,實際反應個人風險,使民眾獲得更具效益的保障。

由此可見,個人健康狀況風險預測是消費者接受智慧醫療的最佳敲門磚,同時也是帶動醫療、保險產業轉型重要的核心技術。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數位創新系統服務中心主任范慧宜)

原文刊登:107/8/14 經濟日報B5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