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實體零售的停留經濟:餐飲體驗

實體零售業近年來不斷受到電商衝擊,不少知名大廠紛紛倒閉,像是MACY’S、BORDERS BOOKS、玩具反斗城、SEARS等連鎖業者都不敵虛擬通路的來勢洶洶,除了關店、資遣員工,聲請破產的也不在少數。

因此許多實體通路開始轉型,不再以成交率或坪效作為第一優先,轉而追求所謂的「停留經濟」效益,利用空間的重新布局吸引消費者來實際體驗,創造顧客停留的理由並進而激發消費衝動。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釋出的網購調查,可以發現臺灣整體的網購頻率已逐漸接近實體消費,而在生活基本開銷中,飲食可以說是網路購物最難以替代的部分,且民眾外食的比例亦不斷增加,為了品嘗到夢寐以求的美食,花費一兩個小時排隊的所在多有,可以說「美食」已經成為了大家出門消費的主要理由,為自己創造生活中的小確幸。

為了吸引顧客,不少百貨業者開始改裝空間,並招募獨家餐飲品牌進駐,試圖利用美食提昇來客數同時創造所謂的體驗場域,讓消費在享用完美食後,順勢帶動整體消費。

以往的餐飲品牌多坐落在百貨的地下美食街,畢竟提到「餐飲」二字,不少人隨之而來的印象就是油煙、髒亂、衛生安全堪慮,且還須注意瓦斯、防火等設備是否齊全,而對百貨業者來說,餐飲的營業固定成本高,獲利自然沒有其他品牌專櫃好,因此過往餐飲並非百貨業者的經營重點。

如今,許多知名餐飲品牌紛紛進駐百貨,且多分布在不同的樓層,例如高雄名店永心鳳茶早期進軍台北時,位置就選在微風信義3樓名品迴廊,而最新的北部分店也選擇進駐新光三越南西3館,獨特的空間設計與限定美食,創造了超高排隊來店率,也為同樓層的其他品牌帶來人潮與錢潮。而最新開幕的微風南山也引進了許多獨家餐飲品牌,DAIMON(牛牛牛)廚魔館、YABI KITCHEN、心齋、DANCING CRAB蟹舞等等,藉此來吸引顧客。

對餐飲業者來說,面臨高額租金與冒著被鄰里檢舉的風險,時常讓他們無法專注在追求更好的餐飲服務,而進駐百貨公司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不只提供基本的硬體設施維護,在食安與消防檢驗也會較為嚴謹,且百貨公司本就有一定的集客效果,用餐的高低峰期也不顯著,幾乎每個時段都會有用餐的人潮,還不用幫顧客考量停車的問題,對餐飲品牌來說簡直是一舉數得。

除了百貨商場利用餐飲與體驗來吸引顧客,也有不少影城將電影院結合餐廳與賣場,為的也是增加消費者的停留時間,以影城起家的秀泰集團結合了書店、餐廳、百貨商場,將大家印象中簡單的電影院打造為複合式的娛樂商場,讓大家不只能來電影院看電影,還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休閒需求。

隨著百貨業的轉型,在網購熱潮不斷的現在,透過「停留經濟」強調無法被網路取代的「實體經驗」,靠著獨家餐飲品牌的熱潮,相信也為百貨業者帶來好些營收,但要如何保持話題性,讓消費者能持續上門,進而長久經營,對於業者可說是更大的考驗。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黃曉莉)

原文刊登:108/02/26-工商時報/A6政經八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