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台北後車站 拚轉型

後車站商圈為台北市傳統商圈之一。該商圈興盛主要是因為台北車站的後站座落在該地區,形成南北貨聚集之地,因此總是人潮絡繹不絕。

過去台北後站為慢速火車停靠的地點,快速火車則停靠前站。從南部上來的批發商人,因為生活比較辛苦,沒有過多的錢購買快車車票,只能搭乘慢速火車來到台北地區,批一些南北貨回去中南部販售。

為讓這些從中南部上來的商人一次購足全部批貨需求,後車站周邊區域吸引不同業別聚集,形成多元且豐富的商業聚落,其中包含知名的迪化街、永樂市場、鄭州路、重慶北路等小型聚落,販售藥材、布疋、什貨、服飾、皮件等產品。

華陰商圈是台北後車站的商圈之一,業者多以販售南北貨、皮件、服飾、配件等產品。由於聚集相當多販售皮件與配件的店家,店家競爭十分激烈。對當地消費者來說,如果要購買價格合理的行李箱或飾品等用品,首要之選是華陰商圈。對業者而言,雖然產品價格競爭激烈,但產業聚集所形成的規模經濟,更達「結市」綜效,不分平假日總是吸引許多喜歡物美價廉的消費者上門購物。

華陰商圈現今已無過去榮景,甚至降價出租仍乏人問津,導致大量閒置店面,商圈出現蕭條。

近年雖然因為經濟不景氣、勞動政策趨嚴、商業重心移轉到信義區等因素,導致後車站商圈逐漸消失在年輕人逛街購物的首選之地。但除此之外,跨境網路購物才是壓垮這些傳統南北貨批發商的原因,例如淘寶網的出現。跨境網路購物的出現,帶來的不僅是價格競爭優勢,送貨到家服務也是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二項跨境網路購物的優勢,導致消費者不願意出門購物或消費,而這也是宅經濟的特徵。

除此之外,後車站商圈沒落的原因還有車站遷移、第二代接班斷層、經營模式未能符合年輕消費者需求等。

為更貼近消費者需求與挽回消費者購物意願,店家開始思考轉型策略及希望透過辦理相關行銷活動,重現當年商圈繁榮之景象。例如籌組商圈發展協會,展現店家合作意願; 舉辦封街購物節等行銷策略,吸引更多消費者來到商圈購物消費。

除協助店家辦理行銷活動吸客外,政府對商圈仍有些嚴肅課題需要克服,例如店租持續高漲或是降幅過小,導致店家撐不下去,紛紛倒店收場;以及商圈自治仍屬自願性,無強制性的規定,店家間容易產生搭便車等問題。如何協助商圈業者持續發展與轉型,並且與其他商圈做出品牌區隔,都在考驗著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智慧。

(作者是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傅中原)

原文刊登:108/12/08-經濟日報/A12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