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商家拚觀光 也應抽空拚外語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是多數來臺旅客對於臺灣人親切、友善的印象,但如何讓友善美名發揮極致,特別是外國旅客最常接觸的商業服務業,促進更多外國人來店消費,創造更多的利潤?基本條件在於營造雙語友善環境。

面對全球市場與國際競爭,商業服務業須具備世界觀與國際對話能力的人才,始可強化產業國際服務力,並營造友善經商環境。以非英語系國家而言,為吸引外籍人士來訪,新加坡建置Visit Singapore網站,提供外國遊客有關新加坡文化體驗、美食、購物、旅遊須知等多語服務資訊,也可透過EnterSingapore網站,獲得找房、銀行開戶、謀職、工作機會、教育等相關生活訊息;鄰近的日本設置有WOW! JAPAN網站,整理出日本旅遊、美食、購物、體驗、酒店、熱門的Instagram主題標籤(hashtag)等觀光情報。

近年來,來自國內外觀光人次節節上升,帶動國內觀光商機。但普遍來說,商家雙語程度如產品雙語標示、服務人員口說英語能力等,仍有待加強。我國商業服務業內需市場小,且大部分中小型業者多面臨缺乏資金的先天條件不足,時常需透過政府資源協助以提升其產業競爭力。特別是透過調整商家英語力體質,促成潛在觀光景點崛起,吸引更多的國際觀光客。

商研院近期協助我國商業服務業營造雙語友善的經商環境,從軟體與硬體等兩面向著手,透過英語力工作坊、1對1現地輔導、導入店內設施英語字卡、英語手指書等,適時地運用英語工具,讓外國來客數與消費額雙漲。

為增進商家服務人員英語口語能力,藉由舉辦英語力工作坊,以小班制之分組方式進行練習。工作坊課程內容包括主動歡迎顧客、告知促銷活動、提供產品資訊、提供付款資訊、送客用語等情境式對話。另有錄製線上教學影片,提供無法參與實體課程之商家自我學習。同時,由外籍師資前往商家進行1對1現地演練,模擬外國觀光客入店消費之各式情境,增加商家面對外國旅客的臨場感。

為提升商家店內標示英語化程度,協助店家進行品項名稱、品項說明、以及常見設施標示等英語翻譯,且製作為英語字卡,以期更貼近外國觀光客。更甚者,透過綜整店家常見問題,包括在地特色、店家客製化等問題,製作為英語手指書,作為店家接待外國觀光客之輔助工具,並附上真人錄音檔QR Code,以利於商家循環聽說練習。

鹿港老街的迷鹿文創負責人黃俊偉表示,「平時有許多日本、韓國旅客入店消費,但店員對於說英語比較沒有信心,藉由英語力輔導後,店員比較知道如何介紹商品,也願意嘗試開口說英語」;鄭興珍餅舖經營者鄭富瑋表示,「自從英語力輔導後,歐美旅客比例有提升,商品選擇偏好西式口味,且開始會仔細挑選。」位於東琉線碼頭對面、身兼東港借問站的味益食品經營者Milk(劉凱芬)表示,「目前每月平均接觸6~7個不同國家的旅客,多半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歐美等,透過更友善的英語環境,讓國際旅客留下好的印象。」

臺灣潛藏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更有許多深具旅遊魅力的地區,吸引眾多國際旅客慕名而來。面對來臺自由行的國際旅客日益增加,瞄準此塊商機市場,透過建構商業服務業英語友善環境,導入店內設施英語字卡,以及提升第一線服務人員的英語口說能力,促進產業國際化,不僅可帶動國際旅客入店消費,創造新的獲利點,也加深國際旅客的好感程度。

(商業發展研究院策略研究所研究員林聖哲)

原文刊登:109/03/13-工商時報/A6名家評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