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大陸數位經濟的商機與挑戰

數位經濟的發展潛力在現今已不容忽視,特別在工業4.0與疫情推波助瀾下,不僅扮演著維繫經濟體的運作,更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 

比較各國數位經濟發展,亞太區日、韓與中國大陸發展已足以和歐美國家抗衡,且發展正持續成長。根據OECD衡量各國數位經濟產值占GDP比例的統計顯示,韓國占比在亞太區當中達10%最高,其次為日本約為8%,中國大陸則為6%,但中國大陸的數位經濟規模為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中國大陸在數位經濟上已有許多優勢,如在虛擬實境、自動駕駛、3D列印、AI等領域上的資本投資高居全球前三名,而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占全球總交易40%,且其延伸出的行動支付交易額在2016年統計為7,900億美元,為美國的11倍。 

受惠於國內數位經濟的發展優勢帶動下,中國大陸在資通訊相關產品出口金額占全球比重為32%;而數位服務方面,據WTO估計,中國大陸最終產品出口總價值中,有30%是來自於服務業,相較2005年以來服務業附加價值成長了19% 

雖中國大陸在數位經濟發展上保持領先態勢,但因其國情因素,對境內數位管制一向嚴格的立場,以至於其發展上仍有許多挑戰。 

根據OECD所做的「數位服務貿易障礙指數」調查中,2019年中國大陸不論是在基礎設施、電子交易、電子支付、智慧財產權與其他障礙等方面,都比調查國家中擁有最嚴格的管制情況,而該指數也比2014年更高,可見中國大陸民間產業在數位發展不斷創新的趨勢下,無形中整體數位經濟成長空間也將受到限制。 

中國大陸政府透過其境內「防火長城」以過濾、限制與封鎖等手段來管控境內外的數據流通,以確保達到維持社會安定與維持公共秩序的政策目的。 

此舉也隱含跨國公司為符合本地政府對數據安全之要求,必須將其數據中心設於境內,無法將境內所取得的數據傳輸至企業數據中心所在地,形成資料在地化的限制。 

對於全球布局的科技公司或是數據服務公司而言,將帶來嚴重的經營障礙並不利其長期發展,影響其投資中國大陸市場之誘因,而中國大陸本地數據公司也在政府管制政策下,逐漸成長到可以與這些跨國數據公司抗衡,甚至還在某些領域領先這些歐美國家,以達到產業競爭優勢地位。 

在數位經濟時代下,中國大陸雖發展出多元且具創意的商業模式,但對我國企業而言,若欲赴中國大陸經營相關產業,或是與當地企業合作,除商業條件須考量外,外在政策環境條件也將影響自身營運與發展能力,不可不慎。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 傅中原)

原文刊登:110/06/29-經濟日報/A13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