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新聞中的法律》新創產業法規解析

長期關注全球新創的調研機構StartupBlink公布《2022 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台灣進步至全球第25名,為歷年來獲得最好的成績。台灣新創經過十年的孕育,發展已從萌芽育成期逐漸邁入成長茁壯期,我國的政府法律法規,也因應了新創產業的發展與需求調整,為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與舞台。

隨著新創業者持續推動創新的商業模式,若沒有正式的法規遵循,可能造成新創業者的產品與服務不符合現行法律規範,阻礙新創後續發展。為營造有利於新創發展的環境,以及釐清新創可能遇到的法規灰色地帶,國家發展委員會特別成立了「法規鬆綁建言暨新創法規調適平台」,以廣納各界意見與需求。

此外,針對熱門的新創項目,也提出了實驗條例,像是近年來各國致力發展的無人機與自駕車,我國政府也則訂定了《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等相關實驗條例;《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則提供金融科技服務(Fintech)進行創新商業模式的試營運。以上這些法規都創造了試用的環境,並大幅增加了新創在操作上的彈性,讓新的商業模式得以更加成熟。

為了讓新創加速應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並將之產業化,2017 年行政院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法案,包括鬆綁技轉兼職及股票處分限制,以便公立研究單位人員及公立學校兼任行政職教師,開放可兼任董事等,以縮短產學研落差,讓研發成果擴散到整個產業界。諸如生技業中的美力齡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地天泰同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由研發團隊的教授出任公司董事或研發專案計畫主持人等職務,以達學術創業的效益。

此外,為協助新創事業募集資金,2020 年進行了《產業創新條例》修正,協助新創事業募集資金,透過增訂依《有限合夥法》設立的創投事業採穿透式課稅、天使投資人租稅減免等租稅優惠。透過租稅減免的方式,鼓勵企業投入研究發展以及導入智慧型生產與5G等領域,藉以加速新創產業的發展。

台灣的新創場景自2010年代初期至今,包括政府、企業、投資人與一般社會大眾,對新創從陌生到擁抱,都一同經歷了觀念與作法上的成長。為扶植台灣的新創產業,我國政府從上述的法規,到政策、資金、場域等方方面面,均順應著市場趨勢與需求,做出了對新創更友善的調整,為我國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與舞台。相信台灣新創產業在這般助力之下,可以更加茁壯,成為國際新創圈不可忽視的勢力。

(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與新媒體研究所資深市場規劃師 丁敦吟)

原文刊登:111/11/14-經濟日報/A11 產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