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推動永續旅遊認證

旅遊業是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貢獻全球GDP 10.3% Statista2022),而號稱是無煙囪工業的旅遊產業,其實也並未如想像中的環保。

根據2018年聯合國氣候談判準備會議中發表的研究報告,其碳排放量約占全球8%,隨著疫情重創觀光旅遊業,環境生態得到喘息的機會,也恢復一些觀光地的美麗及清淨。因此,強調經濟及環境平衡發展的「永續旅遊」概念重新被重視,預期未來將更顯著地引導旅遊產業的轉型。

要推動永續旅遊,必須讓業者及民眾了解其涵義及如何達成,而永續旅遊標章就視為重要的推動工具。它可以透過認證幫助業者學習如何達到永續旅遊,也給予民眾得以選擇符合永續精神的業者資訊。

在國內,目前並沒有政府推動的永續旅遊認證,只有環保署推動的旅行業環保標章。

2012年起推動至今,目前旅遊相關業者取得標章者總計約莫僅百家,相較於外銷比重高的製造業面對歐盟碳稅要求幾乎被迫全體動員進行相關規畫,國內多數旅行業者則是將國人送到海外旅遊,並沒有市場端加諸的壓力。

只有少數業者因自發性的策略布局,或經營入境旅遊因應海外合作夥伴的要求,而去取得相關認證。相較之下,我國旅遊業者及民眾對於永續旅遊的認知度及重視程度還在非常初期階段。

環保署的環保標章未涵蓋永續旅行概念中的管理、文化遺產、社會經濟等層面,再者未來我國的旅遊業可能會受到國際永續旅遊相關標準的影響,例如,未來若碳稅大幅提高機票成本,對於身為海島國家的我國勢必遭受很大程度影響,所以為打造台灣的永續旅遊環境,及協助業界因應世界趨勢,我們應要關注永續旅遊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及認證標章。

目前國際間有200多種綠色旅遊相關認證標章,常讓人眼花撩亂。事實上,在眾多標章背後,影響永續旅遊標準內涵的有四大主導機構,包括:UN/CEFACTISOISO/TC、及GSTC。其中UN/CEFACT是聯合國推動全球資訊標準與電子商務最主要機構,影響力最大。

而政府和智庫應該站在制高點上來看待永續旅遊的標準制定,積極參與UN/CEFACT相關會議,反映台灣需求,並從源頭掌握標準制定的走向。

民眾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由於永續旅遊在國內非強制規定,唯有民眾有意識地在旅遊中貫徹永續精神,才能從市場端推動產業改變。要讓民眾更加「有感」,應要讓民眾可以看到當他採取永續行動時所能貢獻的永續績效數值,例如在旅行社網頁上顯示符合不同類型和等級的永續標章之商品所帶來的減碳效果。要達到精準計算減碳效果,也需要有跨企業及跨境的數據資料交換,這背後牽涉到的標準制定非單一企業可執行,也需要政府及智庫投入資源有效解決。

(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研究員 張雯然)

原文刊登:111/12/13-經濟日報/B5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