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理人月刊】《趨勢思維學》為什麼供不應求轉眼變成供過於求

2022 10 月,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發布內部公開信,鼓勵員工多休假,引發股民的關注與討論。當時部分產業因疫情,包括海運、半導體、生技產業等,迎來前所未有的榮景。然而,今年下半年成熟製程產品開始供過於求,庫存多到要明年上半年才消化得完。

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台積電鼓勵員工休假,是因應 2 年多來訂單蜂擁而至的加班調整措施,鼓勵員工休假能讓員工調適身心,也可以控管年假換薪水預算的措施。然而,若員工被公司「鼓勵」休假,主因是產能過剩,導致供過於求,這就是身處供應鏈體系中管理決策者,有必要探究的地方。

市場供需不斷循環,供不應求常伴隨供過於求

產銷供應鏈的失衡與管控中,供貨波動議題一直都有非常多的研究,已建構出相當成熟的理論基礎。1960 年代麻省理工管理學院傑.佛睿思特(Jay W. Forrester)研究工業動力學(industrial dynamics),研發出一款管理教育遊戲。遊戲中設定 4 種角色來制訂每一期的訂單決策,分別是製造商、大盤商、小盤商及零售商,遊戲的設計類似大富翁,參加者只做一項決策,就是向上游「下訂單」。透過壓縮時間與空間的範圍,讓學員在短短的3個小時中,體驗產業供應鏈的結構與力量。

遊戲結束後,我們帶領學員一起討論各組於每一期的決策結果,並製成圖表。第一個問題是,遊戲中存貨不穩定的狀況,是誰造成的?99 以上的學員,會認為是上游供貨不穩,或下游亂下訂單所造成的。

第二個問題,你覺得你的訂單決策會影響上游或下游嗎?大部分學員都肯定,自己的決策確實會有影響,但不太清楚怎麼影響。第三個問題是,如果再玩一次,你覺得自己會贏嗎?這時候有信心再贏的學員不到 2 成。

體驗的過程中,可以肯定的是,學員大部分的因應對策都是來自於自身的經驗,而不是深入剖析供應鏈的根本結構,因此,對於產銷供應鏈的理解,就好像隔了一層面紗。

廠商每個決策,都會影響供應商動態系統

產銷供應鏈的結構,如同下圖中所呈現出 2 種系統,一個系統是自己所身處的系統,當自身系統發生缺貨,為了解決供貨不足的問題,努力地下更多的訂單。另一個系統是供應商的庫存,當下游拚命下訂單時,大量訂單將導致供應商庫存減少、供貨能力變低,造成上游抱怨、下游不停催單與重覆下單的問題。

因此,2 股力量不斷拉扯的結果,就如圖中的「時間滯延」,訂貨不會馬上就到。2 個系統交互出來的恐慌效應,也就是當下游缺貨時,局限思考的人會下更大的訂單。

了解供應鏈的系統結構,是一項很深的功課。領導者第一件事要先清楚所處產銷供應鏈中,有幾個角色在下訂單決策,角色愈多,愈難控制長鞭效應的發生;第二件事是了解每一項決策(如增加產線、購置機器、擴廠等)都需要時間,在下訂單之前,先想想有多少訂單已經在處理中,以消除對時間的焦慮;第三件事最重要,如果無法釐清上述 2 件事,最好先不要做任何動作,才能更成熟穩健地面對供應鏈的決策與管理。

025訂單決策既是獨立決定,也是供應鏈系統中的一環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副所長  李世珍)

原文刊登:112/1/1-經理人月刊/趨勢思維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