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趨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資料加值應用 創造新商機

根據UN(2019)統計,Google平均每秒處理超過71,966筆搜尋資料,相當於每天超過62億搜尋次數;其中,若要為每筆資料建立紙本副本,每秒將產生近10億本200頁的書籍。 

過去第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數據(約3GB)幾乎占據整片DVD的容量;如今自駕車每行駛8小時,可產生約30TB的資料量,相當於過去6,400DVD容量。由此觀之,龐大的數據量已占據我們的生活,數據經濟時代正式來臨。 

全球深入探討數據經濟規模之發展以歐盟為先驅,依據IDC(2019)統計,歐盟2018年的數據經濟規模達3,769億歐元,預計2025年將高達6,801億歐元,占歐盟整體GDP比重4.2%,也將帶動歐盟相關企業與就業人口的快速增加。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料服務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2018)顯示,資料服務供給端之產值由2018837.5億元,逐年上升至20211,153.1億元;資料服務需求端之市場規模從20181,066.9億元,逐年上升至20211,481.5億元。可知數據經濟對企業經營與政府治理,產生有用的價值,對於資料服務產業之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形殷切。 

在數據經濟的發展與應用上有個著名事件,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一家英國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透過在Facebook上推出一款免費心理測驗App,讓用戶在不知情下,個資被盜用並將這些取得的數據建成心理模型,分析這些人的性格、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政治立場等,涉嫌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受到廣泛爭議。 

此時大家才意識到Facebook沒有對第三方App做好嚴謹把關與追蹤,使Facebook深陷個資外洩爭議。顯見數據應用帶來經濟成長與便利生活的同時,伴隨而來的風險與挑戰不可小覷。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肆虐全球,百業蕭條,唯獨科技巨擘不受影響,AppleFacebookMicrosoftAmazonAlphabet等五家美國公司去年總獲利成長24%,總市值來到7.5兆美元,較2019年增加2.8兆美元,呈現大者恆大態勢。 

顯見目前有能力蒐集、累積、分析與應用數據仍以大型企業或社群平台為主,數據市場的流通性及財富集中在少數企業與投資者,將不利於規模較小的企業或其他參與者,也不利於資料價值的擴散運用,是各方亟需面對的課題。 

由於政府與企業擁有龐大數據,雙方可透過合作,鎖定具有產業發展價值之特定應用領域,例如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數位健康等,提供完整且品質佳的數據取得服務,發展數據經濟生態系,打造台灣數據應用之國際品牌,共同創造數據價值。 

目前各國皆致力於推動數據經濟的發展,例如歐盟積極發展電子化政府、促進公私部門資料共享;日本推動個人資料存儲機制,透過資訊銀行訂定契約,讓資料可進行交易;新加坡建構資料市集,提供資料交換與交易平台;荷蘭設立資料中心,讓任何組織的資料可快速串接等。 

我國亦致力於推動資料開放及相關加值應用,例如數位服務個人化MyData,此次疫情防治,即利用健保卡及開放資料集,公私協力完成口罩地圖及供需查詢系統,讓數據應用發揮重要功能。 

另外,行政院在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中建構數據應用的相關設施、積極推動跨領域資料交換,輔導企業運用數據資料發展衍生加值服務等,期盼該等計畫能具體落實,使台灣能接軌全球數位浪潮,成為數據經濟時代下領頭羊。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研究員 李文清)

原文刊登:110/06/06-經濟日報/A12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