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年12月7 日
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分析預測
作者:許添財、陳世憲
2022年第三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顯示略有回升,並未如於上一期預測的會持續下降,主要原因是住宿餐飲業在第二季以來,繼而第三季強勁的反彈回升,加上服務業就業人數在同期間也呈現增加,比前一年的持續減少大相逕庭。
然而,領先綜合指數仍然持續下滑,且下滑速度加快,導致同行綜合指數在短暫振盪後,預測在明(2023)年第一季會再止升轉降。意味著,疫情趨緩下防疫措施鬆綁之效果,受限於整體經濟的下行趨勢,代表內需為主的商業服務業並無足夠力量獨撐大局扭轉趨勢。可見同行綜合指數在今(2022)年下半年的逐漸回升走勢,充其量仍然只是低谷振盪的徘徊現象,無法算是真正的復甦。
環顧整體國際經濟情勢,自COVID-19疫情爆發的近三年來,疫情、極端氣候、地緣政治衝突、全球化「大退潮」、俄烏戰爭等影響經濟下行趨勢的因素,變本加厲。供應斷鏈、能源與糧食短缺、螺旋狀物價上漲形成,引發美國聯準會(Fed)「縮表」在先,接著連連升息,各國貨幣紛紛貶值,通膨壓力蔓延全球,國際貿易需求轉弱。同時又見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因防疫「清零政策」與「爛尾樓」房地產泡沫危機,影響所及,美國股市終於亦見不支倒地,並波及全球股市。國際貨幣基金(IMF)對2022年與2023年的世界經濟成長估計與預測,出現破天荒的四度下修,2021年的「不均衡」復甦,未能向上改善,反而演變成持續下行走勢,尤有進者,通膨壓力一直未見紓解,如今情勢已惡化成自石油危機以來最嚴峻的「停滯性膨脹」(stagflation)「不確定」危機。
在如此環境趨勢下,過去疫情大流行期間,台灣仍然可以因為半導體為主的製造業基石穩固(「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更躍升世界第十大市值品牌),加上防疫相對於世界十分成功(曾經高創252天連續零確診記錄),製造與國際貿易迄未出現供應斷鏈現象,經濟韌性之強,稱霸全球。
然而,國際經濟情勢持續惡化,如今,雖然國內外因疫情趨緩,各國國境亦紛紛重開,國內自10月13日起開放國門後,亦於12月1日起開始有條件「脫罩」,餐飲業「春暖鴨先知」,其他消費服務業亦摩拳擦掌引頸期盼「報復性」消費的到來,唯通貨膨脹已明顯剝蝕國民購買力,疫情衝擊人力供需與就業結構,加上消費者行為與消費趨勢的轉變也已產生「新常態」,並無法照著老路走回去。唯有創新應變的新商業型態與經營策略才能有效「迎春」,不只商業服務業的餐飲觀光住宿如此,其他金融、物流運送如此,甚至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服務業也如此。一般已熟知的「數位轉型」、「能源轉型」與「ESG永續轉型」的浪潮更兇猛地迎面拍岸而來,正等待政府、民間、機構、專家共謀加速變革創新之道,促進歷史性的數位與服務為中心所驅動的重大投資風潮,重振「台商回流」潮後的另一波「創新價值」投資風潮,徹底改造成一個足以確保今後「均衡」與「永續」發展的新產業結構與經濟體質。
壹、 綜合分析與預測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Comme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商研院CDRI」)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Coincidental Cyclical Composite Index for Service Industry,簡稱CCCIS)於2022年5月出現底谷,指數為 -0.2828個標準差,但預測到明(2023)年1月又會到達一個高峰,指數為 -0.2376個標準差,接著止升轉降,到4月會降到-0.2411個標準差。顯見這仍然只是個低谷徘徊振盪現象,不能算是真正的復甦。(參見下圖一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與附表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
圖一、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

資料來源: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
今(2022)年前三季的經濟成長明顯比2021年遲緩許多。其變動幅度在不同部門與產業間也與去年形成反比。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今年前三季的經濟成長率縮小為3.62%。民間投資的成長率貢獻,雖然仍位居部門別成長貢獻度之首,但已從去年的兩位數降為個位數,只剩1.8%。過去成長貢獻率最弱的民間消費,成長率轉正,成長率貢獻度也增為1.58%,僅次於民間投資。淨輸出的成長率明顯遲緩,只剩0.07%,其成長率貢獻度也只剩0.01%。景氣預期看衰加上成本上漲,存貨投資大幅縮減,減幅高達64.86%,成長率貢獻呈現-0.56%。經濟成長的動能從外需轉變成內需,趨勢明顯。出口一向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引擎,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對台灣經濟衝擊不能小覷。(參見下表二)
從產業別觀察,今年前3季的成長率貢獻度也出現賓主易位的大變化。服務業成長貢獻度變成大於工業,分別為1.75%與1.71%。
表二 2022年前三季部門別經濟成長率與貢獻度
|
國內生產毛額
(GDP)
|
民間
消費
|
政府
消費
|
民間
投資
|
政府
投資
|
公營事業
投資
|
存貨
變動
|
淨輸出
|
2021年前三季
|
15,530,955
|
6,944,821
|
1,976,417
|
3,400,927
|
340,721
|
176,437
|
134,579
|
1,698,028
|
2022年前三季
|
16,092,527
|
7,189,736
|
2,026,130
|
3,680,314
|
350,860
|
218,852
|
47,296
|
1,699,242
|
成長率
|
3.62
|
3.53
|
2.52
|
8.22
|
2.98
|
24.04
|
-64.86
|
0.07
|
貢獻度
|
3.62
|
1.58
|
0.32
|
1.80
|
0.07
|
0.27
|
-0.56
|
0.01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計算。
表三 2022年前三季產業別經濟成長率與貢獻度
|
國內生產毛額(GDP)
|
農業
|
工業
|
服務業
|
2021年前三季
|
15,530,955
|
246,122
|
6,318,956
|
9,013,702
|
2022年前三季
|
16,092,527
|
244,891
|
6,584,752
|
9,284,970
|
成長率
|
3.62
|
-0.50
|
4.21
|
3.01
|
貢獻度
|
3.62
|
-0.01
|
1.71
|
1.75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計算。
貳、 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趨勢
【系統方法簡介】
本景氣循環綜合指數系統的編製,依景氣循環學研究,將各相關經濟指標做時間數列分析,並篩選出具有景氣循環意義與循環相關穩定性者,依其轉折點出現時序規律,再經統計相關分析與檢定,分類為領先指標、同行指標與落後指標。經測驗證明,各同行指標的循環趨勢綜合指數與GDP的循環趨勢形成高度相關,進而發現,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推估的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預測值,可做為預見GDP變動走勢,並可提供景氣對策相關作為之參考。
經濟指標時間數列的景氣循環趨勢圍繞長期趨勢上下波動,以長期趨勢值為100,循環趨勢值大於100為復甦或繁榮階段;低於100為衰退或蕭條階段。
標準化過的指標循環趨勢值(以標準差單位表示)加總成為綜合指數,並圍繞著標準差為0的長期趨勢值上下波動。
本循環指標系統的領先與同行綜合指數曲線如下圖二:
領先指標循環綜合指數(LCCIS)於2020年5月觸底轉升,至去(2021)年11月已持續18個月。接著碰頂轉降,領先綜合指數從去年11月高點0.5784個標準差降至今(2022)年10月的-0.4838個標準差。
再觀察領先指標的擴散(Diffusion)情形,7個子指標只有2個目前是上升的。(細節詳看後文分析)
同行指標循環綜合指數(CCCIS)受疫情直接衝擊,從2020年8月高峰的0.5785個標準差下降,於2021年5月開始見負,到今(2022)年5月已變成-0.2828個標準差。接著出現止降轉升,到10月為-0.2495個標準差。但預測會在明(2023)年1月再度碰頂轉降,到明年4月會降至-0.2411個標準差。(參見上圖一與文後附表。)
再觀察同行指標擴散(Diffusion)情形,5個子指標中仍有3個目前是持續下降的。
圖二、循環領先與同行綜合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
(一) 領先指標系列
1. 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持續上升中,動能榜首。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值於2021年1月出現底谷,其指數為94.8,接著一路上升至今(2022)年9月107.23,外推10月為108.21。顯見,走勢於去年下半年開始有持續加速趨勢,到今年2月循環趨勢值已超越長期趨勢水準(100)。
另依實際GDP值計算(yoy),2020年迄今各季一直呈現負成長,直到去(2021)年第二季才轉為正的4.03%,但第三季又下降了14.55%,第四季降幅開始減緩,到今(2022)年第二季轉為正成長0.6%,第三季大幅成長了16.26%。
圖三、運輸倉儲GDP年成長率與景氣循環趨勢,2020Q1~2022Q3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2. 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上升力道持續減弱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2020年7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8.71,接著於去(2021)年3月超過長期趨勢值的100,但於去(2021)年10月出現高峰,指數來到101.39。接著降速微微加快,今(2022)年8月指數已低於長期趨勢值,外推10月為99.4,顯示台商回流帶動的民間投資熱潮正在降溫中,殊值注意。
另依其實際值計算的年成長率(yoy)自2020年迄今各季均為正成長。去(2021)年一整年到今年第二季均呈現兩位數的年成長率,但第三季已降為3.52%,增長趨勢走緩十分明顯。
圖四、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3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3. 服務貿易收支淨額順差歷史難得一見,如今循環趨勢亦見持續轉緩向下。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9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5.1,接著一路上升,於2020年7月達到長期趨勢水準,指數為100.16,並於2021年5月碰頂,接著略為轉降,至今(2022)年4月指數已低於長期趨勢值,外推到10月為96.6。顯示長期呈現逆差的服務貿易,在2020年國際因疫情而阻斷國際旅遊為主的相互流動後,反而使我國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大幅改善,並於2020年第二季開始轉為歷史難得一見的貿易順差。
觀察實際值,去(2021)年第一季的貿易收支淨額甚至高創歷史新高,成長率(yoy)高達645.7%,唯第二季降為152.75%,第三季又降為88.85%,第四季回升為150.1%,接著在今年持續走緩,第三季成長率只剩15.34%。顯示服務貿易收支改善走勢已從去年的二季開始走緩。
圖五、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3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4. 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顯示失業壓力持續減輕之中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於2020年6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1.07,接著一路上升,於2021年10月超過長期趨勢值100,於今(2022)年10月來到106.85,顯示就業需求快速復甦,這個失業率的領先指標初次申請失業給付的人數大幅降低,失業壓力持續減輕中。
圖六、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9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5. 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趨勢碰頂轉降影響就業的繼續擴張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5月來到底谷99.63,接著一路上升,到去(2021)年10月已來到高峰102.15。轉升為降的指數到今(2022)年4月開始低於長期趨勢,到10月已降至94.83。顯示商業服務業的就業擴張正持續減緩之中。
圖七、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年變動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