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銷術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搶穆斯林商機 可先攻大馬 商研院剖析 當地民間消費與薪資提升 台灣可依族群採取不同行銷策略 擴大產品出口

全球穆斯林市場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及清真飲食商機,為協助我國農企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商業發展研究院執行「臺灣農水產品(含加工品)在穆斯林市場之商機調查暨推動計畫」,期望透過第一手調查研究資訊,強化我國農企業進軍穆斯林市場之機會,推動農企業與印尼、馬來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買主洽接,進而促使我國產品擴大進入穆斯林市場。

馬來西亞平均年國民所得約9,600美元,主要經濟結構組成為農業9%、工業36%、服務業55%。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馬國2016年經濟成長率GDP是較為低迷的一年,僅有4.2%,但2017年則復甦達5.8%,2018年預估為5.2%。世銀認為,馬國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民間消費與就業市場的改善、薪資成長及各國對於馬國產品和原物料需求提高,皆是推升馬國經濟回升的主要原因;同時馬國私人企業和政府在公共領域的投資增加,亦也推動資本支出的上升。

這個擁有多元族裔的人口,甚至是外來的移民,都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這個人文化薈萃與民族熔合地方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據該國統計部資料顯示2017年馬國3,200萬的人口當中,馬國公民包含華裔(20.8%,666萬人)、巫裔(馬來人及原住民,61.7%,1,976萬人)、印裔(6.2%,199萬人);非公民則是占10.4%約332萬人。

該國也是台灣第二大留學生的輸入國,根據教育部107年2月公布的「106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馬來西亞共有17,079人,是僅次陸生(35,304人)的第二大留學生輸入國,並以僑生占多數(46.7%)。

馬國在我國新南向國家中是最有機會最具有潛力的國家,因為台馬雙邊貿易關係在2017年可說是急速升溫,為我國第七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175億美元(成長24.5%),占台灣總貿易額3.04%;出口方面,台灣對馬國出口為103億美元(成長32.7%);進口則是71億美元(成長14.3%)。

以往馬國向來依賴貿易出口來發展經濟,尤其是棕櫚油、液態天然氣、石油產品等天然資源,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危機後,該國政府為刺激內需,推出「經濟轉型計畫」,列出12個重點發展產業,其中零售與批發即是其中之一。因此近年零售業是促進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道,除政府大力扶持外,另外原因即是中產階級的興起及可支配所得的成長。

在馬國消費市場可根據族裔及地區來區分市場。巫裔以及華裔的消費模式並不相同,因此為有效拓展馬國消費市場,必須充分瞭解這兩大族裔消費族群所在之地區與差異,並採取適當的市場行銷策略。

從家庭月均收入來看,馬來西亞統計部Household Income and Basic Amenities Survey 2016報告指出,華裔月均家庭收入占各族裔之首,華裔是8,750馬幣(同比2014年調查成長14.14%);高於巫裔6,267馬幣(比2014年增長12.96%)及印裔7,150馬幣(比2014年增加14.47%),全國平均為6,958馬幣(比2014年增13.3%)。

根據同份報告還指出,馬國經濟穩定成長,各族裔貧富差距逐漸縮小,2016年時馬國吉尼係數為0.399(2014年為0.401),唯獨華裔族群貧富差距仍加大,華裔為0.411(2014年為0.405),而其他巫裔為0.385(2014年0.389),與印裔為0.382(2014年0.396),數值則是逐漸縮小代表貧富差距愈來愈小,打破普遍印象中認為馬國華裔是較為均富的觀念。

綜合各項數據來說,自2017年起至2030年,未來馬國高端收入人士將以30歲至45歲為代表,意味在馬國若要提供高端的服務與商品,須優先鎖定這個世代,因高端人士將願意支付更多,取得更高端高檔的服務與商品,例如家庭用品和家事服務,教育、運輸、餐飲與食品等,以家庭為重點的服務與商品,將會獲得這族群人士的青睞與關注度。另外,高端收入人士長期的增長,及其他收入族群可支配收入成長,馬國儼然成為更加成熟的消費市場。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林侃言)

原文刊登:107/6/3-經濟日報(臺灣)A12_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