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共享經濟延燒 家鄉味也有大商機

共享經濟對大眾而言,早已不是陌生的商業模式,透過分享交通的UBER、分享空間的AIRBNB等企業,讓共享經濟更為人所知。讓閒置資源以共同分享的方式能更有效的被運用,便是「共享經濟」的核心概念,但除了住與行之外,食是否也能加入共享的行列?「共食」的影響與發展,到底可以帶來多少的商機?在國外已有許多共食的APP透過網路發展迅速,利用食的共享經濟連結鄰里朋友與愛好美食的陌生人,此外,也可對全民健康與地球環保帶來正面影響,以下分析共食商機的模式提供參考。

首先,私人廚房,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隨著共享經濟的盛行,越來越多人願意將自己的閒置資源提供出來,賺取額外費用,甚至是許多人創業的管道之一。站在服務提供者的角度而言,每個熱愛烹飪的人,不用斥資開餐廳,都能成為大廚;從原本就要煮飯,為何不多煮一點與大家共享的小小概念出發,不僅有商機,更能結交來自不同地區的陌生朋友。透過這樣的平台,即使不會廚藝的人,也能不再依賴外食或冷凍食品,讓外地的遊子也能吃到擁有媽媽味道的料理,例如由中國發展的「私廚」平台上,有家庭主婦、專業廚師、美食愛好者等,一同分享廚藝,透過食物共享經濟,讓美食市場得以更多元化的發展。

再者,當自己家或是餐廳有吃不完的食物或者即期品,可透過分享給街坊鄰居或公益團體,將剩餘食物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串連起來,作對地球最有利的再利用,透過剩食共享,讓共享經濟踏入了社會化。來自美國的「OLIO」,即是以不浪費食物為出發點開發的APP,目的是為了連結左鄰右舍與在地商家,使即將過期的食物能被共享;目前APP下載量已超過10萬次,註冊的會員已達40萬人次,有40萬份的食物已被分享,遍布41個國家,具有1.3萬位志工夥伴。食物的用途可分成很多層次,依據不同的狀況及地區,最上層不外乎就是餵飽人類,再者做為動物、工業、科技及堆肥等,透過各階層更有效的利用,建構永續發展的未來,使我們最寶貴的資源能夠被共享。

對於生活忙碌但追求消費體驗、注重社交的現代人而言,從迅速發展的共享經濟結合餐飲的模式下,延伸餐飲O2O的服務模式。許多共享餐飲服務APP的出現,能讓市場逐漸擴大,借助網路的口碑評價,累積廚師或餐廳知名度,但系統的管理是否嚴謹,服務質量是否參差不齊,安全及食安問題等等仍需要完整的措施整備。中國知名的O2O平台「燒燒飯」,透過廚師直接到你家做飯的服務打響名號,但後續因考慮此項服務並非標準化的市場,服務品質無法標準化,且效率低落不易擴張,因此宣布將取消此項服務,即使再好的商業模式若無法增量市場也是無法持續獲利。

食物共享經濟的發展迅速,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包含費用是否歸為營業所得、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食材來源、保存期限等等,當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出現,需要時間與法規的磨合,作為餐飲企業,需在力所能及之處盡量做到最好,畢竟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才是永續經營的關鍵。善加利用O2O的趨勢找出自身優勢,即使在傳統領域之中也能發掘商機的存在,改變現有市場的格局,讓共享經濟實現夢想的藍圖。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黃曉莉)

原文刊登:107/8/6-工商時報/A6政經八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