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發展綠色經濟 先打好地基

近年我國以政策大力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將過去經濟成長連動資源耗用、環境損害的模式脫鉤,邁向以綠色消費及綠色科技為基礎的新經濟願景。然而,在經濟典範轉移之際,價值評估與認定的結構性衝突將無法避免。

例如傳統投資專案評估、企業評價多以案件本身的成本效益做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評估準則。

但在綠色永續型經濟發展模式下,須針對外部利益、社會價值進行評估考量,提出更積極的評價做法,方能正確評判案件所創造的全部價值。

以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DBJ)為例,於1999年由日本開發銀行及北海道東北開發公庫合併設立,為日本國家政策性銀行之一。成立之宗旨在於提供長期性資金,以促進日本經濟與社會發展。近年因應日本在綠色經濟、循環社會的轉型改革,推出一系列創新評價與認證制度:

例如,DBJ環境評價。2004年由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創立的全球第一個結合環境評價與融資評鑑的制度,針對企業及投資專案在環境永續方面的外部效益認定,提供優惠貸款利率。至今已進行超過一千家企業投融資專案評估。

再如,綠建築認證。日本在2011年成立DBJ綠色建築認證系統,納入建物環境友善、災害防治和社區影響等評估構面,給予一至五顆星的評價,以促進房地產業的永續性發展和ESG投資。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做法,是以建構綠色經濟發展的健全體系為核心,提出創新的評價與認證制度。在傳統信貸審核與決策過程中,納入環境保護、社會價值等外部指標,以環境信用風險評估制度呈現出投融資案件對整體社會價值的創造效果,讓整體社會都可以分享到政策投資案件所帶來的益處。

我國發展綠色經濟,同時面對能源轉型階段,正需仰賴健全的經濟政策體系,以推動產業發展與建設投資轉化為綠色經濟的有效路徑,環保部門與經濟部門應共同完成此一制度建設。

例如近期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環差審議,雖最終決議通過中油可建置接收站,以及我國2025非核家園燃氣比例等相關保育與供電問題,均造成深遠影響,這都屬於政策投資案件價值評估的典型衝突。

環保部門與經濟部門應協力共同克服問題,以做為我國綠色經濟健全體系的第一步。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組長林原慶)

原文刊登:107/10/09-經濟日報B5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