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健康促進產業方興未艾

Frost & Sullivan 2017年全球健康照護展望,提出8個趨勢,包括:全球處方藥價格將上漲、發展更複雜的薪酬照護模式、科技公司將更看重c、健康照護投資(風險投資)可望新高、數位化改變現代健康照護的行為、新型即時檢測工具使遠距醫療更可實現、消費者為健康照護決策的王者,及區塊鏈技術進入健康照護領域等。

 

我國推動健康促進,以「健康管理」、「預防保健」、「壓力管理」、「體態管理」為四大主軸,目標族群以45~65歲的亞健康族群為主。

 

根據商研院調查,在全球45~65歲中,其健康促進全球市場商機規模高達1.6兆美元,以美國8,450億美元、日本1,371億美元、中國1,361億美元、德國1,253億美元為四大市場,市場規模與潛力均十分可觀。

 

商研院2018年針對國內14位45~65歲者,進行健康需求焦點團體座談,發現國人對健康需求強度依序為:飲食營養、中高齡運動、舒壓、健康檢查、減重管理、居住環境、健康保健食品、智慧穿戴與知識自我學習。顯然新一代的中高齡對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此與國外研究成果相符合。

 

根據工研院調查台灣健康促進需求發現,健康管理方面,預防職業傷害、預防失智成為主要需求,未來商機是身體訓練顧問、心靈激勵;預防保健方面,預防肥胖,避免生病與預防失智為主要需求,未來商機為:飲食管理服務、身體機能活化相關飲食;壓力管理方面,預防疾病、保持活力與身體狀況預警為主要需求,未來商機為:寂寞商機/療癒產品、喘息舒壓與身心平衡課程;體態管理方面,預防肥胖與預防痠痛為主要需求,未來商機為:機能衣/設備/穿戴裝置、影音運動教練。

 

健康促進的價值鏈,可分為產品/服務(包含保健器材、保健品、睡眠用品等實體產品與健檢、營養諮詢紓壓、自我學習等服務模組)、系統/平台(行動裝置、物聯網等實體系統與雲端、大數據分析等管理平台)、通路/品牌(便利商店、藥妝店、醫院、營養中心等實體通路與電視購物、網路購物等虛擬通路)等其各自組成有不同的價值訴求(如健康、預防、紓壓、健體與學習)及目標客戶(45-65歲,企業、個人或醫院診所)。廠商在進入健康促進價值鏈,以結合ICT的創新營運模式、異業結盟、解決目標客戶的痛點為致勝的關鍵成功因素。

 

個人認為,未來台灣健康促進作法應為:

 

1.從過去成本、產品與效率的供給導向,轉向以價值、服務、體驗為主的消費者市場導向,因此結合資通訊技術、智慧科技與跨業整合,發展創新營運模式是重點。

 

2.健康照護產業特性在具備高度的專業化與客製化,信任感與整合服務是重點,如何透過既有健康相關品牌,整合相關廠商,成功建立運作模式與品牌,複製擴散,鼓勵以大帶小,佈局歐美日市場是重點。

 

3.透過模組化、系統化、連鎖化等策略,建構跨業合作網絡,以整廠輸出,服務帶動製造業銷售。

 

4.以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為目標市場,透過系統性營運輔導。鎖定台灣優勢利基品項,與當地供應鏈及台商合作,推動國際化。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兼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所長王建彬)

 

 

原文刊登:108/08/06-工商時報/A6名家評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