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體驗行銷 啟動貨找人模式

台灣產品品質優秀已是國際皆知的事實,廠商要尋求更遠大發展,想有效將產品拓銷國外,必須先思考產品該賣給誰?以及該如何賣?

單就市場可簡易分為境內及境外市場,在此建議尚未有境外出口經驗的企業,可先以境內體驗行銷作為出發點,透過境內連貫性的體驗行銷活動,在不同場景接觸消費者,並透過體驗設計增加觀光客的感受和參與度,提高對產品訊息的留意時間,藉此觀察蒐集消費者喜好,作為日後境外行銷基礎。

體驗行銷的操作關鍵來自場景,其接觸點包含線上以及線下接觸,甚至可延伸至交通、旅館、餐廳、景點等,再利用場景元素去延長消費者接觸時間、深化消費者的認同感,讓消費者能在整個體驗過程中獲得參與感,強化其體驗感受。

接觸點的不同,會影響到消費者留意訊息的停留時間,如接觸點火車來說,消費者對行銷訊息的留意時間,就是搭乘火車的過程。因此如何在有限時間和空間裡,將行銷效果放到最大才是關鍵。

接著依據接觸點,來設計場景元素,使體驗行銷達到效果,以IKEA為例,實體接觸點在店內,場景元素運用上有三個特色:

一、利用DIY讓參與門檻變低,有效參與體驗過程。

二、讓消費者成為設計者,參與其中自行設計自己的家庭環境。

三、藉由家居文化的情境空間,誘發消費者進一步探索了解,提高消費者留意時間增加購買商品誘因。

分析台灣境內體驗的對象「觀光客」來消費的主要因素大致可為「產品價格較低」及「產品稀有性」,產品稀有性是泛指其母國未銷售類似商品,而有關這些觀光客喜好的分析結果,都必須事前調查,才能讓台灣企業的行銷訊息在觀光客來台之前,就已經先行接觸到目標受眾。

傳統的行銷方式比較像是依照購物需求,由人去找貨,而現今的商業模式已與以往不同,在行銷的方式上亦有所調整,希望能夠做到讓商品主動找到目標受眾,也就是變成「貨找人」的商業模式。

如旅遊環節上設計相同且具連貫性的產品意象,外國觀光客來台感受體驗後,再將他們個人的實際體驗感受,透過社交圈擴大產生產品口碑,透過對的體驗行銷流程,便能以滾雪球式的擴散效率接觸到更多受眾,進而累積台灣產品或服務的口碑。

綜上所述,藉由消費者行為洞察,解析外國消費者來台的購買行為與消費軌跡,並利用台灣產品的優勢,搭配合宜的場景元素,建立良好的接觸點,有效利用觀光客群或是意見領袖來進行口碑擴散,達到讓產品聲量上升、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作者是商業發展行銷與消費行為研究所研究員周毓敦)

原文刊登:109/04/13-經濟日報/A14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