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公司治理 植入永續DNA

最近不論是政府主管部門、產業界、投資機構、股票市場和消費市場,大家都在談論ESG,並將ESG管理視為企業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ESG是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其中,環境涵蓋氣候風險、天然資源與能源使用、汙染及廢棄物等環境相關主題。社會包含勞工問題、改善工作環境、以及產品責任、風險利益等等。治理包含董事會成效、公司所有權結構等公司治理及公平、透明的管理,並主動揭露訊息。 

換言之,企業推行ESG,不只是氣候變遷下應對策略,而是公司藉由ESG衡量影響企業營運效率及未來策略方向的重要參考,同時,ESG將對企業品牌價值及公司聲譽具重大效益。 

ESG概念最早在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被首次提出,此外,聯合國分別在2000年以及2015年通過「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和「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於聯合國氣候峰會簽訂「巴黎氣候協定」,一連串國際倡議行動逐漸提升ESG的關注度。再加上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成立,更突顯ESG表現對於企業長期績效和價值的重要性,逐漸成為企業與國際對接的重要語言,時至今日更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重要指標。 

ESG三大面向中,屬環境面的氣候變遷對企業的衝擊最為顯著。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帶來便利的生活,但也對地球造成相當程度的危害。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1年發布的報告指出,未來最可能發生的風險中,「極端氣候風險」已連續五年蟬聯第一。  

事實上,當企業評估導入ESG風險的同時,亦同步將其視為機會,尋求將ESG融入現有的商業模式、策略、產品和服務,專注於利用永續轉型提升企業價值。企業的經營不再是僅為股東利益,而是為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長期價值,朝向企業永續經營的大目標。每一個合乎ESG原則,對企業而言就是新的投資機會,當ESG投資是一個發展趨勢時,掌握這股浪潮,將可讓台灣企業環境體質脫胎換骨,並將台灣打造成永續發展樂土。 

ESG要落實,就要讓ESG變成企業的DNA 讓永續發展這種明確的企業印象深入客戶心中,這些致力推動ESG的企業,不僅強化顧客的購買意願進而提升銷售量,甚至可降低潛在負面事件發生的風險。尤其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結構,企業產品行銷全世界,推動ESG永續發展,有助建立公司正面形象,對公司未來營收和獲利將是一大助力。 

聯合國2004年發布的報告《Who Cares Wins》指出,ESG能影響公司長期財務表現。事實上證明,在ESG上獲得愈高分的企業,愈能有效減少企業風險,相對財務表現交優於沒有導入ESG或是ESG評分較差的公司。根據MSCI績效累積指數-總收益發展趨勢,明顯發現MSCI台灣ESG領導者指數總收益在2008年還略優於MSCI台灣指數收益,2012年以後優勢逐漸加大,尤其在經歷2020年台灣百年大旱後,優勢更為明顯,MSCI台灣ESG領導者指數總收益呈現大幅成長態勢。 

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挑戰加上政經情勢劇烈變動下,對企業永續經營帶來重大考驗,在諸多充滿挑戰性的環境下,企業應積極推動落實ESG發展,尤其ESG表現優劣與公司長期財務發展息息相關。公司永續發展是全體同仁共同的責任,上至董事會、下到基層工作人員,沒有人可置身於外,唯有透過ESG永續經營精神,重新改寫公司營運與風險管理,將成為企業全新的運行準則。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李永健)

原文刊登:111/04/03-經濟日報/A11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