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菲國發展防災產業 台廠可供應相關需求

菲律賓是由7,641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型國家,由於同樣座落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又位處熱帶地區,因此與台灣面臨到的天然災害十分相似,包括地震、颱風、洪水等,這些都是經常侵襲菲律賓的天災類型,也造成許多生命或是經濟上的損失。有鑑於此,菲律賓政府正積極發展防災產業,希望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根據菲律賓政府的官方統計,每年光是天災所造成的損失就高達90億美元,這些天災發生的原因,是受其地理環境所造成,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的海洋容易發生熱帶低壓造成颱風,但菲律賓卻不像台灣擁有中央山脈破壞颱風結構,因此往往造成諸多災害損失。 

此外,菲律賓與台灣同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地震相當頻繁,人民經常能感覺到地牛翻身,然而地震往往是最難預測、也是最難以躲避的自然災害,往往會造成經濟上甚至是生命上的損失。 

除了天災之外還有人禍,火災也是菲律賓非常嚴重的災害,時常釀成巨大損失。根據當地官方統計,每年菲律賓境內會發生超過1.5萬起火災,除造成超過900萬美元的損失,更帶走250條以上的人命。如此嚴重的數據,讓政府不得不重視建物消防安全與各地的消防能量。在未來,隨著經濟逐漸發展,菲律賓人口也將愈來愈集中於都市,因此政府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試圖降低各種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並試圖發展防災產業,強化人民的居住與生活安全。 

面對這些天災與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菲律賓政府制定了《國家減災與管理計畫》,該計畫的核心宗旨,就是要降低各種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整個國家無論是都市發展或是各式基礎設施,都會參照這分計畫進行。計畫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大面向,分別是災害預防、災害準備、災害應變與災後復原。在前三個面向當中都不約而同指出,建築物在對抗災害的過程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透過強化建築物面對災害的能力,可成為降低損失的有效途徑。 

此外,從計畫中可看到,為了強化建築物對抗災害的能力,主要由三個方向下手,分別是建物本身對抗災害的能力、災害預警的能力,以及面對災害當下的應變能力。建物本身對抗災害的能力,可透過引進新式建材、工法等,去強化對於各種災害的耐受度;災害預警的部分仰賴導入感測器與警報系統,針對不同災害在發生前或發生當下立即示警;災害應變則是強調建物中應具備有減災處理的系統設備,或是協助疏散與導引。 

在官方所制定的規範帶動下,不難看出菲律賓正在積極發展防災相關產業,對於各式應對災害的系統與產品需求都日益提升,而這些需求可不能錯過,台灣各式防災系統與產品。 

台灣在面臨諸多類型的災害,包括自然災害如地震、颱風等,以及人為災害如火災等,已經具備相關防治能量,也有許多先進技術、系統或產品,因此對於與台灣面臨相同災害類型的菲律賓,自然也可以推動「防災生態系」,透過各式軟硬整合的技術與系統,提出面對各種不同災害的解決方案,更能賦予各式建築物,包括商辦、工廠、住宅及周邊使用場景,提供災害預警、應變等能力,讓人民得以透過強化建物來降低災害損失,達到安全的目標。

(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與新媒體研究所研究員 李東樺)

原文刊登:111/04/26-經濟日報/B5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