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趨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善用監理沙盒 加速科技聚落轉型

產業聚落一直是台灣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是台灣創新力及生產力的主要動力來源。據統計,我國自1950年起陸續推動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等,迄今全國園區包含各主管機關如科技部、經濟部、地方政府或是民間開發等,已有近200個產業聚落。

根據競爭策略大師麥克波特對產業聚落的定義,係指在某特定區域,一群在地理上鄰近、交互關聯的企業、大學、產業協會等,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補性相互連結。

產業聚落帶出的效益包括加速促進關連產業發展、吸引外來投資、提高就業率與人力資源水準,更助於提升整體國家經濟成長之成效。

因此,承襲科技聚落係指以科技廠商及產學研聚集形成的產業群聚;全球著名的科技聚落,包括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美國矽谷的資訊工程及日本技術先進首都圈地域(TAMA)等,均是各國或地區產業創新之驅動主力。

面對全球競爭環境,政府2016年提出「5+2產業創新計畫」,規劃全國推動包括亞洲‧矽谷、生醫產業、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產業、循環經濟與新農業等主題,透過科技聚落與ICT相關科技驅動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促進地方主題新興科技聚落重整與形成。

針對既有的科技聚落,亦提出科技部的科學園區十年規劃,經濟部的智慧城鄉與工業園區智慧化管理等計畫,一方面強化既有園區強項外,另一方面規劃把未來如AI、5G、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應用服務納入,以增強軟硬體整合應用。

因應日新月異新興科技、高齡少子化、環境永續發展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等顛覆性的衝擊與變化,將促使科技聚落衍生出新趨勢的發展需求與議題。因而透過新興技術的運用、跨領域實證場域以及友善創新法規等,將引導產業聚落重整發展新的動力與契機。

商研院參考先進國家多有透過專區特區設置、強化鏈結府際合作、活化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等方式推動區域創新。反觀我國在推動區域科技政策過程,除長久以來的科學園區、工業園區的聚落作法,較少採用先進國家推動思維與新興科技策略方式。

以日本為例,為活化地方經濟,2002年起日本政府提出突破法令限制的特區制度,以快速反應科技趨勢先行實證實驗,即採取所謂「監理沙盒」實證管理機制,藉由投資未來新興產業埋下先機,期以導引未來經濟持續成長。

日本國家戰略特區自2013年提出,為日本第三階段特區制度,相較於2002年的結構改革特區、2011年的總合特區,日本國家戰略特區更大幅鬆綁規範限制、更多鼓勵支援措施。

日本政府依其所實施國家戰略特區實證經驗已綜整出未來急需放寬事業領域與條件,包括都市再生、創業、國際人才、觀光、醫療、照護保育、就業、教育、農林水產業、近未來技術等主題。因而,事業主依特區事業領域主題,經核准後於特區內可享受鬆綁的法規與開發環境包括地稅等優惠,以吸引地方積極參與。

面對國際激烈競爭及全球新興技術創新轉型趨勢,台灣可參考國際作法,加速促進新興科技聚落轉型,有利推動新興科技主題聚落。

選定我國具優勢發展的前瞻議題如智慧建築、健康照護、智慧物流、自駕車、無人機等主題聚落實驗場域或主題特區,使科技聚落不僅是製造或是研發生產,更是有助於應用新興科技探索創新商業模式、法規和稅制鬆綁、就業方式及以相關優惠配套措施,促進試營運實證場域的形成與發展。

透過新興科技主題選定,讓中央及地方政府與地區各界共同合作推動。一方面促進各界領域產官學研利害關係人的鏈結合作,另方面加速區域創新,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進而促進地方經驗創新擴散,以加速提升我國在新興科技產業全球布局與競爭力。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科技應用研究所研究員羅文瑛)

原文刊登:109/05/31-經濟日報/A12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