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趨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發展遠距醫療 兼顧資安保護

高齡人口集中於鄉間,且大多數的醫療資源集中於城市的狀況,因此,如何由科技設備的提升,以及網路來解決城鄉醫療資源不均與落差是一個重要課題。

新冠疫情下的「零接觸」服務讓遠距醫療再度躍上關鍵議題舞台,把科技、雲端、電腦運算和網際網絡整合後,再一起來解決不同的醫療需求方的問題和提供醫療行為,進而產生出三種模式,包括:(1)兩點一線:如線上看診;(2)單點移動:醫護人員進入社區提供服務;(3)數據移動:使用生理數據紀錄裝置紀錄跟管理個人健康資訊。

台灣遠距醫療與國際上趨勢相似,各國的醫療問題具有共通性,然因應區域、對象和行為的不同,都須平台、軟體、物聯網醫材客製化及整合後,方以達到最佳醫療效能;因此遠距醫療需要的科技工具須有高度彈性,且可形塑不同獨特醫療行為,又須兼顧使用便利性,如何將複雜的科技簡化,融入人的生活是目前各國努力的目標。

台灣遠距醫療經過十年發展的雛形,疾病帶來問題,問題引導技術發展和應用,技術和應用建構商業模式,透過商業模式主導將正確的醫療行為傳遞於有需求之目標對象,產、官、學界就此模式下進行不同角度的強化,冀望遠距醫療可以在此過程下漸趨成熟。

而通訊、雲端、科技將遠距醫療推升到新的境界,同時,數據的保存及訊息正確性顯得至關重要,可概分為兩個層面,分別是資料庫中資料的可及性,以及傳輸中的資料是否可藉由加密和轉譯,提升隱私性而被妥善保護。

遠距醫療服務提供者一開始為求規模發展及服務創新的概念為優先,然一旦發生資安危機,其安全性和經濟獲利會大幅受到影響。目前處理方式多是將平台架設在自家醫院的私有雲上,資訊則留在醫院的防火牆內,連接、傳輸和整合的部分則由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管理權限,隨著遠距醫療技術和法規的逐步成熟,在既有的法規規範和資安保障下,得以實現遠距醫療。

遠距醫療資安保護的流程須兼顧醫療即時性和精確性,讓使用者可依據當下的狀況,選擇相應的策略執行,才能提供最適切的醫療資源,也就是資安保護應保有彈性,其應依據資料的種類、機密性、傳輸方式、距離而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規範;機敏性愈高的資料流通性越低,取得也愈不容易,因此,如何在取得資料的便利性和資安中找到平衡點,做出妥協與權衡是我國在發展遠距醫療最迫切的課題。

(商業發展研究院人工智慧服務綜合研究所所長 范慧宜

原文刊登:112/2/28經濟日報A14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