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武漢肺炎)國際疫情如今一波未平第二波又起,持續嚴重阻滯移動性(mobility)。眾多國家經濟已陷入「技術性衰退」,甚有專家警告美國將陷W型衰退。台灣卻仍是極少數持續正成長的國家之一,表現穩占亞洲四小龍之首。今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2.28%(比上半年的0.78%加速成長甚多)。與去年同期比較,主要是淨輸出大幅成長13.47%,其次是政府投資成長8.93%、民間投資成長3.23%、政府消費成長1.9%,民間消費仍續減少2.8%。存貨出清許多(第三季比第二季單季淨減少了67.4%),可見出口轉暢旺對經濟成長貢獻非淺。細觀各部門貢獻度來源,發現主要是固定投資(民間投資0.61%、政府投資0.22%、公營事業投資0.31%)與淨輸出(1.78%)、存貨變動(0.43%)。其他部門,政府消費只有0.25%,民間消費甚至持續見負的1.44%。
目前防疫仍不可鬆懈,政府紓困與振興亦視情況進行中。在第三季喜見政府、公營事業與民間投資得以加速,淨輸出大幅成長,但消費部門持續見衰,單靠政府消費的增加無法彌補民間消費的衰退。假若沒有民間消費的衰退,今年前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將是3.72%,而不是只有2.28%。民間消費的低迷不振(主計總處分析主要原因是「續受疫情衝擊,國人在國外消費仍大幅衰退,惟國內疫情控制得宜,且適逢暑期旅遊旺季,加上振興促銷活動刺激消費,以及宅經濟持續帶動網購熱潮,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轉為正成長4.66%及0.79%,住宿消費減幅亦明顯縮小。」),直接打擊了服務業部門的成長與就業。
今年前三季的產業別經濟成長,顯見服務業不及工業的情況。就產業別年成長率看:農業是1.81%、工業是5.34%、服務業是0.48%。就其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看:農業是0.03%、工業是1.96%、服務業是0.29%,服務業的經濟成長率貢獻度不及工業的六分之一。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Comme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商研院CDRI」)今(4)日發表「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顯示目前持續受到國際疫情為主之因素的衝擊而於今年十月續呈下降走勢。同時,其景氣循環領先指標綜合指數亦持續下降,致未來半年對同行指標綜合指數之預測仍見持續下降。但由於第三季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降速大幅趨緩,預測的明年上半年商業服務業同行指標綜合指數下降速度將比今年下降走勢減緩。
領先指標綜合指數自2018年9月轉降迄今(2020年10月)已長達26個月、同行指標綜合指數自2019年6月轉降迄今亦已17個月,照此趨勢難見明年上半年有明顯反轉回升可能。雖有國際疫情與政經衝突等極大不確定性橫阻前路,仍需就長期商業服務業生產力低落與國際競爭力不足之結構性問題,配合數位經濟全方位「數位轉型」之大好機會,進行商業服務業科技、經營策略、商業模式、法令制度、國際關係之價值創新與改革,打造蓬勃發展與永續經營之商業服務業創新生態系。
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


圖一、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走勢與預測
說明:標準化循環綜合指數之變動,依本系統歷史經驗,向上變動表示景氣上升(復甦),向下變動表示景氣下降(遲緩或衰退),介於0與1.5個σ間表示復甦,逾1.5個σ以上表示繁榮;介於0與負1.5個σ間表示遲緩或衰退,逾負1.5個σ以下表示蕭條。
一、台灣服務業景氣循環領先指標綜合指數(Cyclical Leading Composite Index for Service Industries)(不含長期趨勢)實際值自2018年9月開始止升轉降,已從高峰的正0.2745個標準差降為2020年10月的負0.2149個標準差。
原因是其包含的子指標中,「實質民間固定資本形成」於2018年4月開始止降轉升以來景氣循環指數不斷爬升,於2019年3月開始超越長期趨勢值(100),接著升勢加強,到2019年10月已來到101.57。唯今年本來高預期走勢卻因疫情而變卦,甚至止升轉降,指數於7月已回降至長期趨勢(100)以下,在今年10月續降為98.7。
而且在國際疫情持續衝擊下,不只民間投資已略顯旺勢難續之感,運輸倉儲與代表未來就業趨勢的領先指標,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案件(倒置)皆見下滑。
所幸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金融及保險業實質GDP、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均呈逆勢上升。
1.運輸倉儲實質GDP
本指標自2016年3月復甦以來,其走勢穩定,直到2019年4月才止升轉降,景氣循環指數從高峰104.14一路下滑。去年第四季降速略有加快,接著明顯受到疫情衝擊,降速更顯著加劇,2020年9月循環指數已降為90.94,到10月推估續降為89.89。疫情仍繼續衝擊世界經濟貿易,顯示本指標之景氣變動短期亦難見回升。
2.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
30年未見的民間投資動能終於回來了,自2018年4月止降轉升迄去年10月已有19個月的連續上升,締造了20年來本指標歷次擴張期的最長記錄。本指標景氣循環指數更於2019年3月開始高於長期趨勢值(100),著實令人產生增勢持續加強之期待,但疫情衝擊卻使本指標走勢於今年首季轉為走緩下降,降速有逐漸加快之勢。雖六月的景氣循環指數100.02,仍在長期趨勢值(100)之上,九月已降為99.03,十月推估續降為98.7,但台商回流的逆勢成長動力因疫情衝擊而無法持續強勁上升,後續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3.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
回顧此指標於2016年6月開始領先整體服務業復甦,且增勢明快。但於前(2018)年8月止升轉降,接著10月遭逢國際「股災」,降勢兇猛,更見節節下降,其循環趨勢值於去(2019)年6月降為低於長期趨勢值的99.86,12月降為98.81,顯示降速在去(2019)年下半年已減緩。拜國外長短期資金之流入與政府對疫情紓困加上振興計劃寬鬆貨幣政策之賜,至今(2020)年上半年走勢回升,且增速持續加強,10月景氣循環指數已回升到100.03,開始高於長期趨勢值(100)。希望股價上揚也能帶動企業實體投資樂觀預期。此波股市飆漲,市場基本面看好與短期熱錢游資充斥原因兼具,在整體國際環境仍處極端不確定下,其後續發展仍需謹慎觀察。
4.服務業貿易收支
台灣服務業國際貿易長期逆差,但逆差大小亦受景氣循環的影響,而且波動相對頻繁,在服務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結構性因素未根本改善之前,長期貿易赤字難見有效改善。
本子指標於2017年走勢回升上揚,步伐不快但算穩定,景氣循環指數已從2016年11月最低的99.29上升為2017年11月的100.08。接著經過21個月的下降,在去(2019)年8月降為95.62。去年9月止降轉升,迄今年3月的景氣循環指數為100.5,已回到長期趨勢(100)之上。9月更高達109.83。10月推估指數可達111.47。這對長期貿易逆差的服務業部門而言,難得一見的「大好消息」持續進展中。但實質上,國際疫情阻斷國際人流移動嚴重,服務業國際貿易赤字的惡化速度大幅減緩,不無是國人暫時無法到國外旅遊消費等因素有關。我們真正期待的是高端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結構轉型升級有成。
5.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
落後指標的倒置可當領先指標,本指標是典型例子。回顧本指標景氣循環指數在2016年9月開始止降轉升。循環趨勢值從底谷2016年8月的97.08爬升到新高峰2019年2月的102.87。但於去(2019)年3月止升轉降, 12月甚至開始低於長期趨勢值(100)。接著走勢因疫情衝擊而加速惡化,到今(2020)年10月已降為93.89。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明顯受到疫情衝擊而惡化,但惡化走勢也相當受到紓困薪資補助辦法的抑制,如今仍有惡化走勢,顯示影響失業情勢不宜樂觀。
6.商業服務業雇員淨進入率
回顧本指標此次從2016年6月止降轉升,景氣循環走勢在2018上半年更見明顯加速。景氣循環指數從底谷2016年6月的98.33上升至新高峰2018年7月的100.14。但好景不常接著呈現停滯震盪向下之局,至2019年5月觸底,循環指數為99.54。回升後的走勢一直加強,在去(2019)年12月開始高於長期趨勢值(100),至今年10月景氣循環指數已升為101.89。
7.金融及保險業實質GDP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於2014年10月到達高峰,景氣循環指數101.02。接著止升轉降,於2016年9月與基準循環同達底谷,景氣循環指數降為99.42。回升後再於2017年12月達到高峰,景氣循環指數100.49。接著止升轉降後又於2019年2月落到底谷,景氣循環指數99.47。2019年3月止降轉升,景氣循環指數於2019年12月高於長期趨勢值(100)為100.14。今年10月為100.65,目前景氣變動在長期趨勢上微幅上升,顯見長期的景氣循環指數一直在長期趨勢上下微浮波動。
二、商業服務業整體景氣循環綜合指數分析與預測在2020年首季遭逢全球疫情蔓延衝擊使原來已於2019年6月止升轉降的走勢頓時加劇。標準化綜合指數變動以單位變動標準差表示,從2019年5月的高峰正的0.3228個標準差(σ)降為今年3月的負0.1065個標準差(σ),今又降為10月的負0.208個標準差。若情勢未見翻轉,預測到明年4月會續降為負的0.2749個標準差,景氣遲緩趨勢難解。
1.批發與零售業實質GDP循環指數
此指標於2018年2月,也是服務業一般景氣復甦後的17個月,止升轉降。景氣循環指數從高峰2018年2月的100.31降為2019年9月約同於長期趨勢的100.0013,2019年12月來到一個底谷,景氣循環指數99.97,足見降速尚屬輕微。接著景氣於疫情爆發期間或因電商網購的熱潮而回升,於2020年3月回到長期趨勢值,指數為100.01。景氣繼續上升,步調反而加快,2020年10月已高達100.6。批發與零售不只反應景氣變動的有效需求變化,更是數位經濟新零售革命首當其衝之要角。疫情之後的數位經濟發展是決定經濟成敗的重要因素,本行業之成長亦是觀察的重要指標。
2.住宿及餐飲實質GDP
本指標為今年新增之同行指標。於2007年8月基準循環高峰前3個月達到高峰,接著卻又落後基準循環3個月於2009年8月才走到底谷。2011年3月是基準循環的高峰,但本指標在6個月後才止升轉降。2013年2月的谷底與基準循環一致。由於本身的波動較不穩定,但波動振幅也較小,因此除非一般景氣有較大變動,否則難明顯看到本指標的同步性。2015年1月的基準循環高峰(本指標在長期趨勢值上下微幅震盪)與接著的2016年9月的基準循環谷底(本指標底谷出現在2017年5月),都發現本指標的不一致性,這是以前未被納入循環指標系統的原因。唯此次疫情衝擊,雖本指標在2019年4月才到達高峰,比基準循環高峰2018年9月又見時間落後,但循環趨勢值從2019年4月高峰的102.29已持續降為2020年10月的97.22,其振幅較前之大,反應疫情衝擊顯見敏感。住宿與餐飲是本次疫情衝擊的嚴重受災戶,本系統同行指標納入本指標後在此次疫情的景氣衝擊反應更加良好。
3.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實質GDP
本指標循環指數在2015年2月到2017年9月間下降,2017年10月才開始回升,直到2019年8月觸頂,循環指數為100.18。接著一路下滑至今年7月已降為100.07,接著平穩不變。其實,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在近兩年來僅呈現勉強維溫的狀態下,又遇疫情衝擊,雖有蠢蠢欲動的局部特定地區的炒房風潮,但整體上尚難看到明顯翻轉的動能。
4.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業
此一指標雖有景氣循環波動,但上下幅度較不大。景氣循環指數於2017年2月止降轉升,卻很快地於2017年11月觸頂,景氣循環指數為100.06。接著轉為緩緩下降,到2018年4月指數仍維持100.01,到2019年3月續降為99.87。接著翻轉上升,2020年2月指數又超越長期趨勢,至今年710月已達100.2。儘管走勢上升總是好事,但此一部門一向是波動幅度屬於較小者,顯示其對服務業景氣前景難有大助力。
5.服務業受雇員工人數
本指標景氣循環指數於2016年11月到達底谷99.96,直到2019年6月才見高峰,比服務業GDP循環高峰2018年9月落後了9個月。此次受疫情衝擊,下降速度超乎以往數倍,今年10月已降為99.83。過去20年服務業GDP成長速度與製造業形成反差,但服務業就業人數卻比製造業增加得更快,成為服務業低薪化主要原因。也因生產力的限制而使服務業的人力需求受到限制,服務業低薪化也影響就業意願機會,服務業人力供需循環向下,形成服務業發展的惡性循環。服務業改革與轉型成為突破經濟長期低度均衡陷阱之不二法門。此次疫情對就業更產生嚴重衝擊,但疫情也產生低接觸經濟另類的就業型態與機會,宜善加運用,進行數位經濟與宅經濟相關的勞動與就業市場改革,創造在家上班與斜槓人生的新工作與所得。
附表
Business Cycle Coincident Composite Index for Taiwan Service Sector
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
年/月
|
標準化循環指數變動
(單位: ,基準線為0)
|
備 註
|
|
2021-04
|
-0.2749
|
(P)
|
以ARMA Model:(4,0)(0,0)依領先效果設為半年所作之預測
|
|
2021-03
|
-0.2559
|
(P)
|
|
2021-02
|
-0.2397
|
(P)
|
|
2021-01
|
-0.2268
|
(P)
|
|
2020-12
|
-0.2175
|
(P)
|
|
2020-11
|
-0.2115
|
(P)
|
|
2020-10
|
-0.2080
|
(f)
|
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推估值
|
|
2020-09
|
-0.2059
|
(a)
|
同行指標綜合指數實際值
|
|
2020-08
|
-0.2039
|
(a)
|
|
2020-07
|
-0.2003
|
(a)
|
|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
|
|
說明:
|
1
|
a
|
為實際值(actual)
|
|
|
f
|
為推估值(estimated)
|
|
|
p
|
為預測值(predicted)
|
|
2
|
最近一次的基準循環轉折點:2016年9月(底谷)
|
|
3
|
領先指標子指標:(1)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2)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3)服務貿易收支淨額*、(4)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5)商業服務業僱員_淨進入率、(6)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7)金融與保險實質GDP*
|
|
4
|
同行指標子指標:(1)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2)住宿與餐飲實質GDP*、(3)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4)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5)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
|
|
5
|
落後指標子指標:(1)菸酒實質消費*、(2) 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實質消費*、(3)家具設備及家務維護實質消費*、(4)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
* 表示該指標基於季資料及資料提供限制需採用外推值計算
|
圖二、循環指標領先綜合指數走勢


圖三、循環指標同行綜合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