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添財、陳世憲
台灣2022年第二季以來的景氣變動走勢趨緩,其結構上亦有了明顯變化。
本指標系統的「領先綜合指數」與「同行綜合指數」雙雙下行。政府公佈的GDP數據,除顯示成長已不若去年的強勁,更呈現外需轉弱,內需相對轉強的新格局。雖然工業製造仍是經濟成長的主要貢獻者,但服務業的貢獻度已相對見高。
「同行綜合指數」裡五個子指標的循環趨勢值,「住宿餐飲業」出現「報復性復蘇」,「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景氣循環走勢亦見回升,但「批發零售」、「不動產與住宅服務」與「住宅服務、水電瓦斯燃料業」等,仍續下滑。
「領先綜合指數」裡七個子指標的循環趨勢值,除了「運輸倉儲」與「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持續上升外,其餘「金融保險」、「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服務貿易收支」、「民間實質投資」與「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均見下降。
綜觀國內景氣,正因外需走緩、民間投資動能與國民購買力雙雙減弱而下行。雖有疫情趨緩的「報復性消費」助力,但在「輸入型」物價上漲的威脅下,國民實質購買力仍難見真正提高。好在一度有如脱韁之馬的房地產價格「預期上漲心理」飆風暫獲平息。台灣要維持「穩定成長」仍然具有國際性相對優勢,特提供以下重要「政策蘊涵」供參:
1. 「輸入型」的(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是供給短缺、進口供給成本提高,而非有效需求提高所驅動。若以片面壓抑需求圖謀穩定物價,就易淪入「停滯膨脹」或「衰退」陷阱。此時,促進可「實質」提高生產力的「有效」公共基礎建設投資與「生產性」的民間投資,反而可因「進口替代」效果而減輕進口依賴的成本上漲壓力,更可實質增加國內供給而縮小供需缺口,形成經濟成長又穩定的雙重正面綜效。這也是本院發現世界經濟已面臨「短缺經濟新常態」以來,一直呼籲台灣要實施「全面性進口替代」的理由。
2. 台灣經濟正開始面對國際貿易與投資疲弱的新挑戰,在疫情期間憑藉國內供應鏈仍然暢通無阻與超強晶片競爭力的特殊優勢,高創「彎道超車」、「逆勢成長」成長奇蹟的良辰美景,很可能難以為繼。若要繼續維持一度為國際所羨慕的高度「經濟韌性」就必須改弦易轍。無論政府或民間,對數位服務業、數位轉型、ESG永續轉型的研發投資等「促進政策與作為」,絕對是只能加碼加速,而不能稍怠稍縱的要務。
3. 特建議央行的貨幣政策、政府的金融與財政政策,宜在上述兩點之新思維基礎上,改行更精緻與精準的「制定政策」(tailor policy)。可讓有限資源重新獲得更適切配置的「新政策」,更可引導創造新商機與新市場。活力十足、創意蓄勢待發的台灣新經濟社會,正需要更勇敢的邁開自由開放的腳步。台灣具有重新崛起的超高國際競爭新優勢,深值期盼。
1. 綜合分析與預測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Comme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商研院CDRI」)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Coincidental Cyclical Composite Index for Service Industry,簡稱CCCIS)於2022年7月續降為-0.6148個標準差,預測到2023年1月將持續降為-0.8004個標準差。(參見下圖一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與附表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
圖一、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

資料來源: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
下表二,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發佈資料,2022年上半年的GDP成長率3.38%。工業與服務業的成長貢獻度分別為2.05%與1.22%。顯示相對上,服務業貢獻度有略見上升。
再看下表一,部門別貢獻度,民間投資動能依然強勁,成長率為9.9%,成長貢獻度亦高達2.1%,持續部門別的成長貢獻度之首;民間消費亦見提升,成長率為1.69%,成長貢獻度為0.78%。淨輸出明顯減緩,成長率只剩0.07%,成長貢獻度亦只有0.01%。顯見,今年世界經濟貿易因遭逢俄烏戰爭、嚴重通膨、極端氣候、地緣政治惡化等衝擊而趨弱,已開始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變動。(參見下表一)
表一. 2022年上半年部門別經濟成長率與貢獻度
|
國內生產毛額
(GDP)
|
民間
消費
|
政府
消費
|
民間
投資
|
政府
投資
|
公營事業
投資
|
存貨
變動
|
淨輸出
|
2021年H1
|
10,215,877
|
4,681,309
|
1,263,195
|
2,171,639
|
222,522
|
108,791
|
71,342
|
1,698,028
|
2022年H1
|
10,561,554
|
4,760,546
|
1,297,854
|
2,386,549
|
220,925
|
130,390
|
67,153
|
1,699,242
|
成長率
|
3.38
|
1.69
|
2.74
|
9.90
|
-0.72
|
19.85
|
-5.87
|
0.07
|
貢獻度
|
3.38
|
0.78
|
0.34
|
2.10
|
-0.02
|
0.21
|
-0.04
|
0.01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計算。
表二. 2022年上半年產業別經濟成長率與貢獻度
|
國內生產毛額(GDP)
|
農業
|
工業
|
服務業
|
2021年H1
|
10,215,877
|
175,985
|
4,016,754
|
6,041,835
|
2022年H1
|
10,561,554
|
173,406
|
4,226,470
|
6,166,732
|
成長率
|
3.38
|
-1.47
|
5.22
|
2.07
|
貢獻度
|
3.38
|
-0.03
|
2.05
|
1.22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計算。
再經部門別與產業別交叉檢視,發現民間企業投資生產製造與內需偏旺,淨出口停滯,長期的外熱內冷走勢始見反轉,是景氣情勢最大變化。
2. 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趨勢
【有關本指標系統】
本景氣循環「綜合指數」系統的編製,依景氣循環學研究,將各相關經濟指標做時間數列分析,並篩選出具有景氣循環意義與循環相關穩定性者,依其轉折點出現時序規律,再經統計相關分析與檢定,分類為領先指標、同行指標與落後指標。
再經「統計測驗」證明,各同行指標的循環趨勢綜合指數與GDP的循環趨勢形成高度相關;進而發現,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推估的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預測值,可做為預見GDP變動走勢,並可提供景氣對策相關作為之參考。
經濟指標時間數列的景氣循環趨勢圍繞長期趨勢上下波動,以長期趨勢值為100,循環趨勢值大於100為復蘇或繁榮階段;低於100為衰退或蕭條階段。
標準化過的指標循環趨勢值(以標準差單位表示)加總成為綜合指數,並圍繞著標準差為0的長期趨勢值上下波動。
【最新指標動態】
本循環指標系統的領先與同行綜合指數曲線如下圖二:
領先指標循環綜合指數(LCCIS)於2020年6月觸底轉升,至今(2022)年1月已持續19個月。但在今年上半年突遭國際局勢巨變,於2月開始止升轉降。其循環綜合指數從2020年6月的-0.6288個標準差,於2021年5月變為正的0.0679個標準差,到今年1月的0.4218個標準差高峰。接著到今年7月已降為0.3個標準差。
再觀察領先指標的擴散(Diffusion)情形,七個子指標已有五個目前是下降的。
同行指標循環綜合指數(CCCIS)受疫情直接衝擊,從2020年8月高峰的0.5105個標準差下降,於2021年5月變成-0.0732個標準差,到今年1月已降為-0.3501個標準差,到今年7月又續降為-0.6148個標準差。若趨勢不變,預測到明(2023)年1月將續降為-0.8004個標準差,參見上圖一與文後附表。
再觀察同行指標擴散(Diffusion)情形,五個子指標中仍有三個目前是持續下降的。
綜觀今年第二季以來的最新景氣動態,顯示,無論領先或同行綜合指數,無論綜合指數(The composite index)或擴散指數(The diffusion index),皆見景氣下行趨勢。
圖二、循環領先與同行綜合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
(1) 領先指標系列
1. 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景氣持續緩緩回升中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值於2020年11月出現底谷,其指數為95.28,接著上升,到去(2021)年12月指數為100.52。今(2022)年再加速成長,6月指數為105.78,外推7月可達106.68。顯見,趨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正持續加速上升中。
另依實際GDP值計算(yoy),2020年各季一直呈現負成長,直到去(2021)年第二季才轉為正的4.74%,但第三季又下降了13.25%,第四季減緩,仍下降1.55%,今(2022)年第一季更下降了2.2%,直到第二季才上升0.5%。顯見,本行業景氣循環確實是持續緩緩回升中。
圖三、運輸倉儲GDP年成長率與景氣循環趨勢,2020Q1~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2. 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的景氣循環走勢已趨緩,但仍是GDP成長動能之首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2020年7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8.51,接著於去(2021)年4月超過長期趨勢值的100,於去(2021)年11月來到高峰101.29,接著止升轉降,今(2022)年6月為101,外推7月為100.95,顯示走過2019第四季與2020年上半年的略為停滯後,經過一年半的持續強勁復蘇後,今已略顯緩和。
另依其實際值計算的年成長率(yoy)自2020年迄今各季均為正成長,尤有甚者,去年四季更分別勁升了13.59%、18.9%、26.15%與20.82%。今(2022)年第一季與第二季分别為8.79%與11%。
圖四、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3. 服務貿易收支淨額難得歷史一見之順差,但循環趨勢已漸走緩。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9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5.26,接著一路上升,於2020年7月達到長期趨勢水準,指數為100.14,但於2021年5月碰頂,指數為102.76,接著轉降下滑,至今(2022)年2月低於長期趨勢值,到6月指數為98.43,7月外推值為97.94。
顯示長期呈現逆差的服務貿易,在2020年國際因疫情而阻斷國際旅遊為主的相互流動後,反而使我國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大幅改善,並於2020年第二季開始轉為歷史難得一見的貿易順差。去(2021)年第一季的貿易收支淨額甚至創歷史新高,成長率(yoy)高達645.7%。唯第二季降為152.75%,第三季又降為88.85%,第四季回升為150.06%。今(2022)年第一與第二季分別為51.93%與56.41%。顯示服務貿易收支改善走勢已從去年的二季開始走緩。
圖五、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4. 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顯示失業壓力持續減輕當中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於2020年6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0.78,接著一路上升,於2021年10月超過長期趨勢值100,於今(2022)年7月來到111.72,顯示就業需求因台商回流大量投資而快速復蘇,失業率的領先指標初次申請失業給付的人數大幅降低。這基本上應屬於整體經濟層面的指標,不見得也是服務業可能有的現象,但對照下述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從去(2021)年7月其景氣循環指數超過長期趨勢值,顯示服務業的就業領先指標確實曾有跟著改善。唯在去(2021)年12月已止升轉降。
圖六、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6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5. 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景氣循環趨勢短暫越過長期趨勢值後又轉降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前(2020)年1月來到高峰,指數為100.21,接著降到2021年1月的底谷99.39,接著又反轉回升,到去(2021)年11月另一高峰為100.81。接著又下降到今(2022)年7月為99.85。顯示服務業的就業需求曾經受到疫情嚴重衝擊,與製造業的榮景走勢相反,更因疫情的反覆時好時壞。
這期間本淨進入率的實際值變動亦隨疫情的發生而明顯呈現波動向下的走勢。變動率如下圖柱狀圖形所示。
圖七、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年變動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6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6. 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曾空前熱絡,今已回落到長期趨勢值之下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20年4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5.02,接著一路上升,於去(2021)年3月超過長期趨勢水準,到9月已達高峰104.97,接著止升轉降,於今(2022)年4月低於長期趨勢值,到7月循環趨勢值已降為95.82。反應了一年多以來,我國一般股市的繁榮景象,尤其配合疫情對生活、工作與交易方式的改變,加速了數位化與智慧化產銷的發展,更有助於商業服務業的投資與發展,進而又使相關的商業服務業股市行情看好。但隨著國際景氣變局與匯率市場變動,國際資金外流,股市有好景不再之困。
另見實際股價指數的年成長率,於去(2021)年3月開始均見二位數的成長,7月與8月更分別達32.82%與48.42%,9月與10月一樣分別成長了52.9%與46.9%,11月與12月又成長了51.43%與47.41%。接著一直減緩,今(2022)年5月起,均見負成長。6月與7月的成長率分別為-10.67%與-16.89%。
圖八、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7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7. 金融及保險業實質GDP復蘇遇挫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20年底走出徘徊於低谷之局,景氣循環指數於2020年8月開始超過長期趨勢值(100)為100.02,接著微微繼續上升,於2021年5月碰頂為100.39,接著又微微下降,到今(2022)年2月低於長期趨勢值,到6月已降為98.4,7月外推值為98.05。顯示本行業景氣正加速下降中。
另見本指標實際值的年成長率,2020年以來一直維持正成長,成長率於去(2021)年四季分別高達9.9%、12.74%、9.67%與8.9%。但今年第一與第二季已分別為2.43%與-1.26%。
圖九、金融及保險業實質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2) 同行指標系列
1. 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 景氣循環向下,於去年Q3更見負成長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2019年10月出現谷底,指數為99.63,經一年緩慢回升,於2020年12月來到高峰100.97。接著一路下滑,去(2021)年11月低於長期趨勢值(100),至12月已降為99.85。再降為今(2022)年6月98.93,7月外推值降為98.75,顯示景氣循環趨勢雖在長期趨勢水平線旁徘徊並無大幅波動,但去(2021)年第二季以來有較明顯下降,持續走緩中。
另見實際值年成長率,前年至去年上半年均見正成長,唯去年第三季首見負成長2.79%,接著又恢復正成長,只是成長力道微弱。若鑑之電商零售的蓬勃發展,顯示實體市場的景氣不振。
圖十、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2. 住宿餐飲業實質GDP於今年第二季已出現「報復性」回升
本行業顯示受到疫情較大衝擊,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5月出現高峰,指數為102.99,接著一路下滑,於前(2020)年4月低於長期趨勢值,到去(2021)年5月來到底谷97.15,接著一路回升,到今(2022)年6月為103.13,7月外推值103.69。本行業正從疫情谷底穩定回升之中。另見實際值年成長率,今(2022)年第二季已勁揚10.55%。
圖十一、住宿餐飲業實質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3. 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仍有微幅成長,但景氣循環趨勢已持續走緩
本指標循環趨勢長期微幅波動,指數於前(2020)年10月出現高峰,指數為100.43接著微微下降,到去(2021)年10月開始低於長期趨勢,並持續微微下降,至今(2022)年6月循環趨勢值為99.28,7月外推值99.19。
另見年成長率,雖仍持續成長,但去(2021)年第二季以來,成長率均較前趨弱。
圖十二、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 ~ 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4. 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持續微幅成長,但循環趨勢已走緩
本指標循環趨勢長期波動不大,於2019年3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9.87,接著一路微微上升,於去(2021)年6月到達高峰,循環趨勢值為100.12。下滑迄今(2022)年6月為99.8。7月外推值來到99.76。
另見年成長率,自2020年以來各季均見正成長,但幅度不大,年成長率均未高於2%,今年第二季已降為0.93%。
圖十三、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2020Q1 ~ 2022Q2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5. 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的景氣受疫情影響而下行,唯今年已開始微幅回升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前(2020)年4月出現高峰,為100.21,接著一路下滑,到去(2021)年4月低於長期趨勢值,為99.97。顯示下降幅度微乎其微,但降速在去年第二、三季略有加大,唯已於今(2022)年1月出現底谷,為99.84。到7月已略回升至99.84。
另見年成長率,直到去(2021)年4月期間均見正成長,但成長非常有限,最高月份不及1%。去年5月開始負成長,尤其在去年第二與第三季減少幅度明顯加大,顯然是受到疫情衝擊,景氣衰退而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成長率分別為1%與0.75%。
圖十四、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7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3) 落後指標系列
本系統落後指標包括:菸酒實質消費、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實質消費、家具設備及家務維護實質消費,與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等四個子指標。落後指標可做為觀察判定一個循環是否結束之參考。另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也是景氣循環研究中典型的落後指標,可做為領先指標的領先指標個案。本文分析從略。
附表
Business Cycle Coincident Composite Index for Taiwan Service Sector
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
年/月
|
標準化循環指數變動
(單位: ,基準線為0)
|
備 註
|
2023-01
|
-0.8044
|
(P)
|
以ARMA Model:(4,0)(0,0)依領先效果設為半年所作之預測
|
2022-12
|
-0.7955
|
(P)
|
2022-11
|
-0.7770
|
(P)
|
2022-10
|
-0.7473
|
(P)
|
2022-09
|
-0.7086
|
(P)
|
2022-08
|
-0.6637
|
(P)
|
2022-07
|
-0.6148
|
(f)
|
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推估值
|
2022-06
|
-0.5644
|
(a)
|
同行指標綜合指數實際值
|
2022-05
|
-0.5140
|
(a)
|
2022-04
|
-0.4649
|
(a)
|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
|
說明:
|
1
|
a
|
為實際值(actual)
|
|
|
f
|
為推估值(estimated)
|
|
|
p
|
為預測值(predicted)
|
|
2
|
最近一次的基準循環轉折點:2016年9月(底谷)
|
|
3
|
領先指標子指標:(1)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2)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3)服務貿易收支淨額*、(4)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5)商業服務業僱員_淨進入率、(6)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7)金融與保險實質GDP*
|
|
4
|
同行指標子指標:(1)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2)住宿與餐飲實質GDP*、(3)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4)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5)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
|
|
5
|
落後指標子指標:(1)菸酒實質消費*、(2) 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實質消費*、(3)家具設備及家務維護實質消費*、(4)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
* 表示該指標基於季資料及資料提供限制需採用外推值計算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