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年3月7 日
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分析預測
作者:許添財、陳世憲
勿因過度悲觀影響前進的勇氣與錯失轉型的契機
2022年第四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持續第三季的回升,並預測到今(2023)年7月會持續上升。主要原因是「住宿餐飲業」與「服務業就業人數」領先其他同行指標,分別與2021年7月與2021年11月觸底回升,而且升勢明顯。經標準化過的趨勢值,也分別由底谷的-2.68與-1.28個標準差回升到今(2023)年1月的+4.14與+0.43個標準差。
然而,同行指標中的其他三個子指標仍續走低,以其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值來看,「批發與零售」、「不動產及住宅服務」與「住宅服務與水電瓦斯、其他燃料消費」等三個子指標,仍分別陷於-3.01、-1.52與-1.26個標準差深淵。而且,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在2021年11月出現高峰後一路下滑,到今(2023)年1月已降到-1.28個標準差。同行指標中只有少數二個子指標,與領先指標其中的一個子指標「運輸及倉儲」回升,顯然尚無法代表整體景氣變動已脫離持續下行的風險。
再環顧全球經濟情勢,不管偏樂觀還是偏悲觀的看法,無疑地都深陷在揮之不去的通貨膨脹、停滯膨脹、債務危機的迷霧之中。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經濟在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中,「淨出口」的成長貢獻度竟然為-0.72個百分點。最近,代表極端悲觀派的「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示警「完美風暴」正在形成,其出版的《大威脅》(Mega Threats)更指出「危害我們未來經濟的十大危險趨勢」,引用數據之廣之深之真實,著實令人難以輕忽,加上他曾經預測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發生,其言論更令人不寒而憟。
不過,從景氣循環學觀之,歷史上的經濟「大危機」都發生在各種長短波(包括最短週期的Kitchin產銷循環、較長的Juglar投資設備循環、更長的建築循環、又更長的Kuznets基礎建設循環與最長的Kondratieff科技與制度的循環)同步下行時期。以2008年的金融海嘯來說,測度Kondratieff循環的長波景氣循環指標於2000年就出現循環向下的轉折點,依據1930年代大恐慌與1970年代石油危機停滯膨脹的經驗,這向下轉折點出現後的6~9年後就會發生經濟大危機。(例如,經濟學家Anwar Shaikh在2003年也提出2007-2009會發生經濟大危機的預測。)
雖然在怵目驚心的當下種種經濟困局,著實難以令人好眠。但是我們要瞭解在石油危機後的「經濟全球化」,雖然讓跨國企業有了維繫利潤的累積與成長的「擴張」可能性,但實質上長期生產力並無真正的提高。全球化經濟成長模式的週期走完了,各種不確定性危機開始層出不窮,當下經濟的團團迷霧就是。不過,確保世界恢復長期生產力成長的三大革命(商業、工業與能源革命)均正在起步走。數位轉型與ESG永續轉型就是治本良方。簡言之,我們沒有理由因過度悲觀而影響向前的勇氣,更不能因此而錯失轉型的契機。再細觀當前的經濟波動無一不伴隨顯現消費者行為、就業行為與商品、服務、勞動等市場結構正急劇的轉變。尤有甚者,這些改變幾乎都成了「新常態」。
壹、 綜合分析與預測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Comme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商研院CDRI」)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Coincidental Cyclical Composite Index for Service Industry,簡稱CCCIS)於2022年7月出現底谷,指數為 -0.2591個標準差,但預測到今(2023)年7月會一直回升到-0.2067個標準差。(參見下圖一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與附表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
圖一、景氣循環同行綜合指數趨勢與預測


資料來源: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去(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縮小為2.45%。過去成長貢獻率最弱的民間消費,成長率轉正,成長率貢獻度也增為1.6個百分點,開始高於民間投資的1.4個百分點。淨輸出的成長率見負,其成長貢獻度也呈現負的0.72個百分點。景氣預期看悲加上成本上漲,存貨投資大幅縮減,減幅高達79.18%,成長率貢獻呈現負的0.52個百分點。經濟成長的動能從外需轉變成內需,趨勢明顯。出口一向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引擎,國際市場的動亂與需求的疲軟對台灣經濟衝擊不能小覷。(參見下表二)
從產業別觀察,去(2022)年的成長率貢獻度也出現賓主易位的大變化。服務業成長貢獻度變成大於工業,分別為1.44與0.78個百分點。(參見下表三)
表二 2022年部門別經濟成長率與貢獻度
|
國內生產毛額
(GDP)
|
民間
消費
|
政府
消費
|
民間
投資
|
政府
投資
|
公營事業
投資
|
存貨
變動
|
淨輸出
|
2021年
|
21,160,524
|
9,451,112
|
2,755,254
|
4,487,842
|
511,035
|
294,783
|
144,630
|
3,503,395
|
2022年
|
21,679,456
|
9,790,206
|
2,850,048
|
4,772,130
|
521,632
|
333,707
|
30,105
|
3,351,528
|
成長率
|
2.45
|
3.59
|
3.44
|
6.33
|
2.07
|
13.20
|
-79.18
|
-4.33
|
貢獻度
|
2.45
|
1.60
|
0.46
|
1.40
|
0.06
|
0.18
|
-0.52
|
-0.72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計算。
表三 2022年產業別經濟成長率與貢獻度
|
國內生產毛額(GDP)
|
農業
|
工業
|
服務業
|
2021年
|
21,160,524
|
345,877
|
8,552,806
|
12,295,675
|
2022年
|
21,679,456
|
339,316
|
8,728,473
|
12,587,278
|
成長率
|
2.45
|
-1.90
|
2.05
|
2.37
|
貢獻度
|
2.45
|
-0.03
|
0.78
|
1.44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計算。
貳、 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趨勢
【系統方法簡介】
本景氣循環綜合指數系統的編製,依景氣循環學研究,將各相關經濟指標做時間數列分析,並篩選出具有景氣循環意義與循環相關穩定性者,依其轉折點出現時序規律,再經統計相關分析與檢定,分類為領先指標、同行指標與落後指標。經測驗證明,各同行指標的循環趨勢綜合指數與GDP的循環趨勢形成高度相關,進而發現,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推估的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預測值,可做為預見GDP變動走勢,並可提供景氣對策相關作為之參考。
經濟指標時間數列的景氣循環趨勢圍繞長期趨勢上下波動,以長期趨勢值為100,循環趨勢值大於100為復甦或繁榮階段;低於100為衰退或蕭條階段。
標準化過的指標循環趨勢值(以標準差單位表示)加總成為綜合指數,並圍繞著標準差為0的長期趨勢值上下波動。
本循環指標系統的領先與同行綜合指數曲線如下圖二:
領先指標循環綜合指數(LCCIS)於前(2021)年11月高點0.8529個標準差降至今(2023)年1月的-1.28個標準差。
再觀察領先指標的擴散(Diffusion)情形,七個子指標只有一個「運輸及倉儲」目前是上升的。(細節詳看後文分析)
同行指標循環綜合指數(CCCIS)受疫情直接衝擊,從2020年9月高峰的0.5837個標準差下降到去(2022)年7月的底谷-0.2591個標準差。接著因疫情舒緩出現止降轉升,到今(2023)年1月為-0.2466個標準差,並預測到今年7月會上升為-0.2067個標準差。(參見上圖一與文後附表。)
從綜合指數仍然未能回復到正常成長趨勢,再觀察同行指標擴散(Diffusion)情形,五個子指標中仍有三個目前是持續下降的,加上領先指標綜合指數還持續下降中,整體景氣仍難脫下行風險。
圖二、循環領先與同行綜合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
(一) 領先指標系列
1. 「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持續上升,動能續衝第一。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值迄今(2023)年1月已連續上升了22個月。其走勢於前(2021)年下半年開始日趨加速,到去(2022)年4月循環趨勢值已超越長期趨勢水準(100),今年1月來到109.04(標準化後高達3.4個標準差,呈現歷史性繁榮水準)。
另依實際GDP值計算(yoy),去(2022)年第二季轉負為正,成長了0.6%,第三季更大幅成長了16.26%,第四季也成長了9.58%。
圖三、運輸倉儲GDP年成長率與景氣循環趨勢,2020Q1~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2. 「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的上升力道持續減弱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疫情方興未艾的2020年7月翻轉上升,但在2021年11月逆轉向下,到今(2023)年1月已降至長期趨勢值以下的97.82。顯示民間投資上升力道正加速減弱之中。經標準化後的循環趨勢值也降至負的0.64個標準差。
另依其GDP實際值計算的年成長率(yoy)自2020年迄今各季均仍然維持正成長,但在前(2021)年一整年到去(2022)年第二季一直呈現兩位數的年成長率,在去年第三季與第四季已分別降為0.05%與4.36%。
圖四、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3. 「服務貿易收支淨額」順差歷史難得一見,但去年以來順差額度正加速縮減中,服務貿易的結構轉型尚待努力。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9月出現底谷,接著一路上升,經24個月的上升後,於2021年9月碰頂。接著略為轉降,至去(2022)年6月指數已低於長期趨勢值,正加速下墜中,今(2023)年1月的循環指數已降為86.95,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值甚至呈現負的3.42個標準化,顯示在疫情期間相關的景氣循環變動上下波動幅度之大。
歷史以來台灣長期呈現逆差的服務貿易,在2020年國際因疫情而阻斷國際旅遊為主的相互流動後,反而使我國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大幅改善,並於2020年第二季開始轉為歷史難得一見的貿易順差。此一順差額度在2021年急劇加大,但在2022年第一季出現高峰後,接著季季縮減。其間,變動最大的項目是運輸與旅行服務的對外收支。從2019年第三季的逆差18.48億美元,變動為2022年第一季的順差50.17億美元,又變為2022年第四季的順差11.26億美元過程中,運輸從逆差2.59億美元變為順差39.86億美元與13.51億美元;而旅行更從逆差22.89億美元變為逆差2.49億美元與順差0.62億美元。對照本系統的循環趨勢分析可初步判斷,台灣對外的服務貿易長期逆差結構雖因疫情衝擊而產生逆勢效應,但隨著疫情舒緩,順差趨勢卻明顯走緩,足證服務貿易還未見結構的真正轉型,這意味著我們發展服務業的數位轉型亟待努力。
觀察其GDP實際值,前(2021)年第一季的貿易收支淨額甚至高創歷史新高,成長率(yoy)高達645.7%,唯第二季降為152.75%,第三季又降為88.85%,第四季回升為150.1%,接著在去(2022)年持續走緩,第三季零成長率,第四季負成長71.82%。顯示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服務貿易收支改善,其走勢已明顯轉緩。
圖五、服務貿易收支淨額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4. 「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持續由升轉降,顯示曾經持續減輕的失業壓力又在提高中。
本指標景氣循環趨勢於2020年6月走出底谷,接著一路上升,於2022年3月來到高峰(循環趨勢值高達105.7),顯示這個失業率的領先指標「初次申請失業給付」的人數曾在疫情期間反而大幅降低,失業壓力持續減輕。但最近連續10個月的向下趨勢卻已顯示就業市場情勢轉變,失業壓力又悄悄回升(2023年1月的循環趨勢值下降到97),標準化後呈現負的0.24個標準差。)
圖六、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12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5. 「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趨勢持續下降,就業擴張之路遇阻。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5月來到底谷99.35,接著一路上升,到去(2021)年10月出現高峰103.47。轉升為降的循環趨勢指數到去(2022)年6月開始低於長期趨勢,到今(2023)年1月已降至91.97。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也呈現負的2.97個標準差。顯示商業服務業的就業擴張之路遇阻嚴重。下圖亦顯示,僱員的淨進入率在去(2022)年8月開始負成長。
圖七、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年變動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12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6. 「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止升轉降,降幅仍持續擴大中。
本指標循環趨勢從2020年3月的底谷,指數為94.47,一路持續上升到前(2021)年10月高峰108.88,反應了一年半以來,我國一般股市的繁榮景象。但後繼無力,碰頂轉降後持續下滑,到今(2023)年1月已降為87.98。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也呈現嚴重的負2.24個標準差,顯示,商業服務業股市在去年以來明顯的加速往下趨勢。
另見實際股價指數的年成長率,於前(2021)年3月開始均見兩位數的成長,7月、8月更分別達32.82%與48.42%,9月與10月一樣分別成長了52.9%與46.9%,11月與12月又成長了51.43%與47.41%。但去(2022)年以來則一路走緩,5月成長見負,且跌幅持續擴大,9月的跌幅甚至超過3成,10月年成長率-32.01%,11月-31.52%,12月也見-24.73%。
圖八、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12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7. 「金融及保險業實質GDP」循環趨勢持續向下,實際值負成長速度加快中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下半年逐漸復甦,景氣循環指數於2020年8月開始恢復長期趨勢值(100)為100.14,接著微微繼續上升,但於2021年8月碰頂為102.85,接著轉降,且下降速度逐漸加快,經17個月後來到今(2023)年1月已降至94.83,而且經標準化後的循環趨勢值已見-3.45個標準差,顯示景氣情勢不佳。
另見本指標實際值的年成長率,一反2020與2021連續兩年的不斷加速成長,於去(2022)年第二季開始見負,成長率減緩速度加快之中。第二季-2.36%,第三季-5.43%,第四季-8.73%。
圖九、金融及保險業實質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二) 同行指標系列
1. 「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 景氣循環持續波動向下,實際成長率由正轉負
本指標循環趨勢值於2019年8月出現底谷99.45,於2021年3月來到高峰101.34。接著一路下滑,經22個月來到今(2023)年1月為97.09。經標準化過的景氣循環趨勢值更降到-3.01個標準差,顯示走緩趨勢在去(2022)年下半年已更明顯。
另見實際值年成長率,前年至前(2021)年上半年均見正成長,唯第三季首見負成長震盪(成長率-2.45%)後,一直遲緩不振,到去(2022)年第四季又見-3.37%。
圖十、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2. 「住宿餐飲業實質GDP」於2021年Q3見底,仍持續上升中
本行業曾經受到疫情較大的衝擊,本指標循環趨勢於2019年5月出現高峰,指數為103.65,接著一路下滑,直到前(2021)年7月才來到底谷94.61,接著回升到今(2023)年1月的108.33,經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值,也從底谷的-2.68個標準差,回升到+4.14個標準差,景氣明顯呈現後疫情的強勁復甦現象。
另見實際值年成長率,自前(2021)年第一季成長8.53%之後,一路下行,第二季負9.95%,第三季更見負29.53%,第四季與去(2022)年第一季分別些微成長了2.91%與0.56%。直到去年第二季與第三季才快速上升,成長率分別高達12.85%與41.73%,第四季又成長了7.44%。
圖十一、住宿餐飲業實質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3. 「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景氣持續走緩,實際值於2022年第四季首見負成長。
本指標循環趨勢長期微幅波動,指數於2020年12月出現高峰,指數為100.54,接著一路微微下降,到去(2022)年3月已低於長期趨勢(100),並持續下降至今(2023)年1月的99.08,經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值也見-1.52個標準差。
另見年成長率,雖仍持續成長,但前(2021)年第二季以來,成長率已較前趨弱,到去(2022)年第四季成長率已首見-0.22%。
圖十二、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Q1 ~ 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4. 「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GDP」雖持續微幅成長,但循環走勢已於2021年第三季起持續向下。
本指標循環趨勢長期波動不大,於2019年4月出現底谷,指數為99.77,接著一路微微上升,於前(2021)年5月到達高峰,指數為100.18,接著一路下滑,到今(2023)年1月來到99.81。經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值也從高峰的+1.17個標準差下降為-1.26個標準差。
另見年成長率,自2020年以來各季均見正成長,但幅度波動不大。在疫情期間年成長率最高的是2020年第二季的2.58%,最低是2022年第二季的0.91%。2022年第三季與第四季分別為1.44%與1.29%。
圖十三、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2020Q1 ~ 2022Q4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5. 「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景氣循環走勢仍續微幅上升。
本指標循環趨勢於疫情開始的2020年3月出現高峰,指數為100.21,接著一路下滑,到2021年3月低於長期趨勢值(指數為99.98),進而同年11月到達底谷,指數為99.82。顯示下降期間幅度微乎其微,接著走出底谷後的增幅亦極其有限,終於在去(2022)年11月又回到長期趨勢值之上,指數為100.01,今(2023)年1月持續微升為指數100.06。經標準化過的循環趨勢值從2021年底谷的-1.28個標準差,上升為今年1月的+0.43個標準差。
另見年成長率,從2020年1月直到2021年4月期間均見正成長,但成長非常有限,最高月份不及1%。2021年5月到去(2022)年5月則均見負成長,尤其在2021年第二與第三季減少幅度明顯加大,顯然是受到疫情衝擊,景氣衰退而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去(2022)年6月起成長轉正,但成長幅度依然有限,6月到9月的平均成長率也只有0.62%,而且增幅逐月趨緩,9月份的成長率只有0.09%。去(2022)年第四季各月平均年成長率為-0.08%,但尚不足以影響向上的景氣循環趨勢。
圖十四、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年成長率與循環趨勢,2020年1月~2022年12月

資料來源:循環趨勢自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年成長率為作者計算自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GDP統計。
(三) 落後指標系列
本系統落後指標包括:菸酒實質消費、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實質消費、傢具設備及家務維護實質消費,與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等四個子指標。落後指標可做為觀察判定一個循環是否結束之參考。另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也是景氣循環研究中典型的落後指標可做為領先指標的領先指標個案。本文分析從略。
附表
Business Cycle Coincident Composite Index for Taiwan Service Sector
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
年/月
|
標準化循環指數變動
(單位: ,基準線為0)
|
備 註
|
2023-07
|
-0.2067
|
(P)
|
以ARMA Model:(4,0)(0,0)依領先效果設為半年所作之預測
|
2023-06
|
-0.2169
|
(P)
|
2023-05
|
-0.2254
|
(P)
|
2023-04
|
-0.2323
|
(P)
|
2023-03
|
-0.2380
|
(P)
|
2023-02
|
-0.2426
|
(P)
|
2023-01
|
-0.2466
|
(f)
|
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推估值
|
2022-12
|
-0.2500
|
(a)
|
同行指標綜合指數實際值
|
2022-11
|
-0.2529
|
(a)
|
2022-10
|
-0.2552
|
(a)
|
資料來源:商業發展研究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
|
說明:
|
1
|
a
|
為實際值(actual)
|
|
|
f
|
為推估值(estimated)
|
|
|
p
|
為預測值(predicted)
|
|
2
|
最近一次的基準循環轉折點:2016年9月(底谷)
|
|
3
|
領先指標子指標:(1)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2)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3)服務貿易收支淨額*、(4)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置)、(5)商業服務業僱員_淨進入率、(6)商業服務業股價指數、(7)金融與保險實質GDP*
|
|
4
|
同行指標子指標:(1)批發及零售業實質GDP*、(2)住宿與餐飲實質GDP*、(3)實質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GDP*、(4)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實質消費*、(5)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
|
|
5
|
落後指標子指標:(1)菸酒實質消費*、(2) 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實質消費*、(3)家具設備及家務維護實質消費*、(4)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
* 表示該指標基於季資料及資料提供限制需採用外推值計算
|
|
|
|
|
|
|
|
【新聞聯絡人】
商研院 公關 梁宇心 02-7707-4829 0936-989-318 / cindyliang@cd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