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 研究員 吳靜芝
中國大陸「南方日報」於今(2015)年14 日報導指出,中泰雙方日前在廣州舉行的「泰國克拉運河研究和投資合作洽談會」會上,簽署了「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中泰兩國合作興建克拉運河的消一直未獲證實,經媒體刊載後,中泰兩國官方皆出面否認有此合作項目。雖然媒體與官方,對中泰兩國是否興建克拉運河的說法存在明顯差距,但不容置疑的是,興建運河的是雙方共同的目標,且克拉運河若是建成,不僅能有助於中國大陸擴大經濟勢力範圍及突破美國的戰略封鎖,亦能為泰國創造航運貿易樞紐的地位;因此中泰官方否認合作興建運河,或許可視為一種外交辭令。
幾百年來,運河計畫為何幾度提案,又幾度擱置?
早在十七世紀,泰國就有開鑿克拉運河的構想,以爭奪航運中心,但囿於技術、成本及戰爭等因素而放棄,但此夢想卻深植泰國權位者的心。70 年代,運河計畫再次被提出來討論,但這次除了資金問題,更多了泰國南部穆斯林的政治因素,使該計畫一直未能付諸實現,始終停在紙上談兵階段。直到2006年,中國大陸正式就運河事宜與東協進行協商,並於今(2015)年4月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雖會後兩國官方皆發出尚未正式合作聲明,然而,運和計畫儼然成為中泰共同合作努力之目標。
看似兩國傾全力支持的計畫,在泰國內部卻出現很大歧見;僅有約三成的民眾表達支持,反對者則高達四成。反對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泰國南部為穆斯林主要聚居區,因此部份地區長期存在分離意識,擔心運河建成後,可能為分離勢力提供藉口及破壞目標,將泰國國土一分為二,擴大泰國南部的政治動盪。其次是會造成生態保育問題,長達100餘公里的克拉運河如果開通,大量船隻會從安達曼海和泰國灣的國家海洋生態保護區及著名旅遊景區如蘇梅島、龜島等附近經過,勢必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森林以及氣候、地貌、耕地等造成極大的影響。
克拉運河的重要戰略地位
長期以來,麻六甲海峽作為亞洲聯繫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海運通道,全球每年將近一半的油輪都要經過麻六甲海峽;東亞則約有70% 的能源供應仰賴麻六甲海峽運輸。而克拉運河的開鑿使兩大洋之間的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每趟航程預計可節省近30萬美元。
對中國大陸而言,開鑿「克拉運河」不僅能帶動廣東、福建、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地帶之發展,有助於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中東、非洲及歐洲等國的貿易往來,更能在「一帶一路」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中國大陸約有80% 的石油進口,必須經過麻六甲海峽。 因此,在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下,一旦中美發生衝突,美方藉機封鎖麻六甲海峽,就等於掐斷中國大陸的經濟命脈。「克拉運河」的開通,可讓中國大陸擺脫「麻六甲困境」,東南亞戰略格局也將產生重大改變。
克拉運河-泰國大籌碼
克拉運河位居重要戰略地位,因此,許多泰國學者認為,對泰國而言,開鑿克拉運河計畫,不但歐亞貿易路線將因此改變,甚至輻射至整個亞洲乃至世界,使克拉地峽成為世界級經濟線路,以帶動泰國經濟、工業及旅遊業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泰國政府亦可利用此重要性與大國協商,換取更豐富的政治及經濟資源。
原文刊登於經濟日報,104年06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