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銷術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專家傳真》阿里拋開IT 把DT變主流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朱訓麒

2015財年營收統計出爐,阿里巴巴集團各平台成交總金額約人民幣3兆元,已超越世界第一大企業沃爾瑪。而沃爾瑪用了54年時間,阿里巴巴僅用13年。

一個是世界實體零售龍頭,靠賣產品獲利;一個是虛擬零售世界巨人,基本服務都免費,也不從被交易的產品上賺錢,靠的是以數據為基礎創造出來的數位交易環境加值服務收費,這也宣告電子商務世界進入「數據的時代」,對目前台灣電商零售市場仍多掛著歐美日招牌,既是震撼又深具啟發。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近來演講必稱阿里巴巴是「數據科技公司」,並宣告未來是DT(Data Technology)數據管理時代,而不是IT資訊管理時代。

IT是一種自我管理,提升自我經營效率的技術;DT則是透過數據分享,刺激生產力為目的思維。「IT流過之後沉澱下來被記錄、分析與分享就是DT」;兩者最大差異不是科技,而是「觀念」。DT概念可用阿里巴巴的發展歷程說明,阿里巴巴的淘寶網能在四年內擊退美國eBay,就是靠虛擬支付系統支付寶,以及符合中國人買賣前喜歡討價還價,當面聊聊文化的線上及時通系統「阿里旺旺」。

從創立淘寶開始,買方或賣方都被要求開通支付寶與阿里旺旺才能使用。從此淘寶平台上大量商品上架陳列、搜尋、點閱、購買與送貨的交易數據外,買賣雙方對談的商業社交數據,金錢流動的金融數據,都被大量保存與累積。

這些原本是為解決當時大陸上買賣信用度較低問題,權宜之下研發的交易功能,無意間累積價值連城的數據。透過這些數據,可知道購買者的偏好、購物習慣、金融狀況、人口統計資訊、購物地理分配、送貨地址與電話等,以及各因子相互交叉後更精準的分析。且不只買方,商家資訊也被記錄與分析,可分析商家的信用狀況、供貨、周轉力與營收等。

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阿里巴巴順勢進入金融行業,發展「阿里小貸」商品,可在幾分鐘內分析系統內用戶的信用,立即線上核貸撥款,此舉震撼金融界,也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另一個明星事業體「螞蟻金服」。

該集團同時發展「阿里雲」中小企業雲端資訊系統服務,提供賣家需要的後勤資訊系統。有了阿里雲服務,商家資訊都放在雲端,資訊運算速度就可跟上虛擬市場瞬息萬變的需求。

當數據都被放上雲端,才是真正大數據時代的開始。因為更多不相關,非結構的數據放進同一朵雲,就能做出更驚人的分析與提供更大價值。如亞馬遜比阿里巴巴更早提供用戶雲端資訊服務AWS,已是世界最大雲端服務系統。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電商平台擁有價值超越黃金的數據,可提升自己的服務價值與效率,也透過免費或付費的方式,讓賣家甚至非平台賣家,能夠分析相關的資料,以掌握消費趨勢、分析競爭及網店經營狀況。商家擁有數據及具備分析能力後,才能將經營能力升級,發展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更精準且有效率的服務消費者。

目前台灣電商平台多停留在IT階段,顯少將數據公開與分享,造成各平台模式與產品差異化低,殺價為主要競爭模式,不跳脫這種思維,將不利於整體零售發展。

 

原文刊登:經濟日報-105年4月24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