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銷術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專家傳真》打破國家疆界,新南向政策應聚焦「城市經濟」

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丁凡

全球大型城市持續吸引著大量資金、勞動力與基礎軟硬體設施等關鍵資源,並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豐厚效益,強勢推動著世界經濟發展。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指出,2010至2025年間,全球前600大城市(包含440個新興城市及160個發達城市)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度將超過60%,前20大城市為三分之一大型企業的總部所在地。此外,城市面積雖僅占地球表面的2%,但所消耗的能源比例卻高達78%,溫室氣體排放量則占全球的60%,顯見全球商業經濟活動與交通路線高度集中於城市地區,城市不僅僅是居住與行政單位,更是推動商業活動拓展與創新的重要場域,「城市經濟時代」已全面來臨。

在新興經濟體中,快速開展的城市化進程已使當地許多大型城市超越國家,成為驅動經濟與市場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新興經濟體集群中重要的成員,東南亞國家同樣存在城鄉差距極大的情況,尤其是在首都圈與其他區域之間,無論是在人民所得、零售通路結構、基礎設施網絡及商業消費特性等方面,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舉例而言,菲律賓全國與首都馬尼拉間的人均所得差距近5倍,而越南則是有超過90%的現代通路集中在當地第一及大二城市胡志明與河內。

考量到高度多樣化的市場特徵,許多大型跨國企業為強化其東南亞營銷策略的精準度,已紛紛改採「城市」或「都會圈」的概念,取代以往較為模糊的國家,做為評估海外市場時的度量單位,藉由大量收集城市級的情報及資訊,做出精準適切的資源配置決策。

進一步觀察大型跨國企業在經營東南亞市場時的具體作法,可以發現,企業大多會選擇所得最高、人口最密集的首都城市圈或第二大都會圈作為落錨點,除了立基於大型城市堅實的消費力與基礎設施網絡外,也考量到城市地區人民的生活價值及文化偏好。

以日本流通企業為例,日企擅長運用輻射力較強的文化軟實力包裹商品及服務輸出,並選擇大型城市佈建現代通路作為產品展示窗口,例如今年10月即將於馬來西亞吉隆坡開幕的三越伊勢丹The Japan Store,就是與酷日本基金深度合作,以傳遞日本文化為主題的百貨公司,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夠擴大日本商品出口規模並提升文化價值,也有助於帶動東南亞國家通路結構的轉型升級,而後者正是許多東南亞國家政府戮力達成的目標之一。

全球經濟成長焦點已由歐美轉向亞洲國家,未來則將更進一步由國家收斂至以城市為主體的經濟發展紐帶,不斷擴張的城市經濟體正在創造新的消費熱潮。東南亞國家快速增長的城市規模與經濟實力將帶來巨大市場機遇,為抓住這波浪潮帶來的機會,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對外經濟戰略方向著重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南向政策,積極推動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在人才、產業、投資、教育、文化、觀光與農業等領域的雙向合作,強調不以台灣作為供給端的單向思維,而是同時滿足東協國家需求的雙贏策略主軸。

新南向政策確實在宏觀戰略層面上掌握了正確的方向,惟未來仍須不斷強化補充屬於戰術層級的具體計畫內容及作法,尤其東南亞國家的社會、經濟與政策環境迥異,且整體經營風險偏高,我國企業在經營東南亞市場時,勢必要採取更加審慎而精準的策略做法,以城市做為度量單位,在地理維度上進行更精密且聚焦的評量,可作為企業未來制定決策的參考指標之一。

 

原文刊登:經濟日報A6政經八百-105年5月30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