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租賃業西進 機械設備打頭陣

商業發展研究院 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 研究員 莊珮玲、徐憶寧

近年來臺灣租賃業者紛紛進軍中國大陸,搶占中國大陸租賃市場大餅。中國大陸市場之所以吸引臺灣業者前進,除了租賃服務需求強勁、租賃服務市場快速成長之外,中國大陸當局亦端出「超國民待遇」歡迎國外業者進駐,以為其中小企業解決資金融通不足窘境。表一為中國租賃聯盟在今年針對中國大陸租賃業家數及營業規模所發佈之數據,截至2012年9月底,中國大陸整體租賃業融資總餘額約14,000億元人民幣,相較2011年12月底成長4,700億元,成長率達50.5%;在總家數部份,自 2012年9月開始半年內快速增添 198 家公司,成長率為 46.1%。

表一、中國大陸租賃服務業之家數變化與業務量變化<br>資料來源:中國租賃聯盟 (2013),本文整理。表一、中國大陸租賃服務業之家數變化與業務量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租賃聯盟 (2013),本文整理。

中國大陸政府因業務性質將租賃公司分成內資租賃、外資租賃及金融租賃等三大類。前兩類租賃公司受中國大陸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及外資司批准與監管;第三類則由人民銀行批准、銀監會管理。前兩類業務範圍與第三類不太相同。中國大陸給予外資租賃公司的超國民待遇為:允許外資得以獨資設立從事租賃業務與融資租賃業務,且在地區和家數上並無任何限制,這點相較於對內資企業採逐步試點開放,予以地區及家數限制有相當大的不同,詳細內容請見表二。

表二 中國大陸對於外資與內資租賃業之限制<br>資料來源:本文整理。表二 中國大陸對於外資與內資租賃業之限制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從表一可知,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家數占比高於 80%,而業務總量卻僅占總業務量的 21.4% 。其背後原因在於外資企業多承做中小企業租賃業務,相較於內資租賃公司以承做中國大陸大型企業、國營企業以及各地政府市政基礎租賃為主要業務,在租賃金額上相對小很多。

觀察現階段臺灣租賃公司在中國大陸利基為中小企業租賃,而其中最具競爭優勢的是評估中小企業還款能力及未來潛力。由於目前中國大陸並未建立起中小企業徵信制度,中國大陸銀行及內資租賃公司多把業務重心放在大型企業、國企及各省市政府,較不願經營中小企業客戶群,以及中國大陸近期實施貨幣緊縮政策,讓中小企業更不易向銀行融資;這種環境形塑出臺灣租賃業者的生存利基。然而,未來中國大陸計畫逐步實施金融改革,中小企業若在改革波浪中提升其對銀行貸款成功率,或內資租賃公司開始將觸角伸向中小企業租賃業務,臺灣業者勢必會受到衝擊,因此現階段臺灣租賃業者應規劃、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生存利基。

如何創造臺灣租賃業者新的生存利基?目前臺灣租賃業者相較於中國大陸內資租賃公司,在規模上多屬中小型企業,較無雄厚資金承做中國大陸因應城市化、工業化而衍生的市政基礎租賃及大型租賃業務,因此臺灣租賃業者主要業務多為機械設備租賃。機械設備租賃需求源自於業者缺乏資金購買生產營運過程中需要的機械設備。提升對臺灣機械設備之需求或許是臺灣租賃業者可能的生存利基。

如何提升臺灣機械設備需求?一是爭取臺灣機械設備輸入中國大陸能有較優惠的關稅減免,帶動中國大陸對臺灣機械設備需求,臺灣租賃業者再透過融資租賃配套,協助臺灣機械設備在中國大陸能賣的更快更好;第二是強化臺灣機械設備競爭力,讓中國大陸企業,甚至是全球廠商仰賴臺灣機械設備。然而目前我國設備產業主要多定位在各模組組裝廠,於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仍顯弱勢;同時,國內在設備廠所需之控制軟體研發上,仰賴國際公司技術引進。

針對爭取臺灣機械設備輸入中國大陸的關稅減免或優惠,臺灣政府可透過後續的兩岸貨品貿易協定推動並促成;而臺灣設備廠缺乏關鍵的軟硬體核心技術,建議可由政府主導,鎖定機械設備重要核心技術如控制器的軟硬體技術提升,由工研院進行技術研發與整合,再透過技轉將核心技術擴散給臺灣機械設備業者。未來我國若能在技術上與日本、歐美等先進國家競爭,對臺灣機械設備租賃業者將形成正向循環,勢必可為我國租賃服務出口增添不容小覷的新動能。

原文刊登於經濟日報,102年12月22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