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環境乾淨,就是一種幸福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徐重仁

最近,我常和大家分享關於「幸福」的概念,我認為「不只有自己好,也看到別人好,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所以即使只是讓周遭的環境變得更乾淨、整潔,不但是當下把事情做好,也能讓參加的人都開心,讓大家都能保持心情的愉快,就能將清掃進一步提升到心靈的修鍊,也就是一種值得推廣與珍惜的幸福。

前陣子,我在日本NHK看到一個專門談有關幸福學的節目,節目中的專家提到企業加上社團的力量可以提高幸福感。而能讓顧客滿意、員工也工作愉快,就是一個幸福企業;美化協會則是以一個社團的角色推動清掃,並結合企業一起來清掃,也是增加幸福感的一種力量。

2013年10月8日,台灣美化協會一群人前往日本山形縣觀摩當地舉辦的清掃活動,一開始是先參觀掃除工具的倉庫,去學習工具的管理,從工具的收藏時就要開始思考下次取用的方便性,而協會的最高宗旨,就是讓來的人都能很愉快地掃地。

清掃是一種概念,不是只有掃廁所,或是清掃環境而已,是一種修鍊,一種「心靈」的修鍊。

若地上乾淨,其它人就不會亂丟紙屑,就如同人能心存善念,不但是要自己好,也會帶動並影響身邊的人一起做好事;而這不只是清掃表面而已,看不到的地方更要清理乾淨,否則就像有些清潔人員掃馬路,只是把地面的垃圾和髒污掃到水溝裡,路面是乾淨了,下水道卻是髒亂不已,結果一下大雨就造成堵塞淹水。所以每個細節都是做事用心的展現。

當然有些人一開始清掃時會很害怕緊張,或擔心萬一沒做好怎麼辦,而這也就是「修鍊」的過程,只要心想「沒有關係,就是盡力去做,做下去就不會覺得害怕」。其實人生中很多事都是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感到害怕,也會擔心如果做不好,會怎樣怎樣…;但有時候,做了就好,不要想太多,才能勇敢踏出第一步。

這跟企業轉型一樣,很多企業找不到自己的第二條成長曲線在哪裡,原因正是老闆自己想太多;我常會問這些企業經營者,想好了發展方向為什麼沒有落實執行?他們的回答常是:「公司沒有人可以做的來。」但我認為,人是需要激發的,若覺得訂好的方向對,就應該要努力試試看,員工如果不敢做,老闆就要帶頭做,不能還沒有開始就說不行。

成功的企業,大部分就是大膽地做了,然後再修正,不會猶豫不前。像台商百腦匯就是一個好例子,本來是以經營IT產業為主,跨行進入3C賣場,接下來則引進了美食廣場,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因為他們很努力地去做做看,如果沒有一開始的嘗試,就沒有成功的機會。

而這個經營的道理跟清掃一樣,認為環境那麼髒,心境自然會害怕,但就是要克服心理障礙,雖然過程很痛苦,但是做了之後才會產生信心。而經營商業發展研究院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去這個單位很少跟民間企業接觸,但現在內部同仁的想法也開始改變,開始勇敢地嘗試與民間合作,現在外界的人也覺得商發院不再是高門檻的研究機構。

日本美化協會創辦人鍵山秀三郎先生常說,不要因小事而不去做,小事累積多了也會成就大事,所以千萬勿因善小而不為;而鍵山先生則以身作則,不用能言善道,不需要講大道理,只要親自去清掃,透過精神感召就能打動別人的心。

我回想第一次參加清掃,不懂清掃活動有什麼意義,所以一開始也是道難關,心中也有很多疑問,但當時只是因為心中起了一個善念,心想若能做好似乎也不錯,而且可以把這個精神帶回台灣,就沒想到一做就做了很多年。

清掃不僅是讓環境乾淨,更是一種心靈的修鍊,在過程中能學習到讓事情變得更好,讓事情變好,也讓心情變好。

原文刊登於工商時報,103年4月15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