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地緣經濟夯 零售走向小而美

商業發展研究院 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 研究員 丁凡

行動裝置與通信技術等硬體設備,結合電子商務與流通產業層出不窮的商業模式,開展出許多創新的應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改變消費決策路徑與購物行為模式。

例如提供實時資訊的適地性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強調能夠將個人所在的地理定位,轉換為市場中新的中心頻率,連結周邊零售、餐飲與交通等生活產業,打造出「自產短運自銷」的封閉式地緣經濟消費圈。

中國大陸、美國與歐洲等地都市化進程,陸續將各地消費市場朝向地緣經濟中的同城化與在地化推進,從零售與物流領域的轉變就可清楚看見這項趨勢。

首先是零售門市的小型化與社區化。數據顯示,美國實體零售門市面積未來將減少20%左右,Walmart與Target等龍頭企業陸續設立Walmart Express、Target Express、CityTarget等小型社區門市,並以此做為發展重心,Walmart甚至指出未來計劃將部分全球採購的商品改為在地採購,以縮短貨品運輸距離。

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旗下小型門市Carrefour City今年正式突破500家,意味著集團經營策略開始轉型,也代表結合超市與超商業態的小型門市發展進入規模化與常態營運階段。歐洲部分都會區開始時興便捷快速的車道購物模式,愈來愈多消費者透過這項模式,採購每日所需食材與生鮮。

隨著小範圍地緣經濟的消費時代來臨,位於人口密集區域、以周邊社區及商圈為主要服務標的的小型門市,將逐步取代郊區的大型量販門市。

其次是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受到高度重視。在消費市場與企業經營模式轉變的影響下,企業對企業(B2B)與企業對個人(B2C)物流配置路徑也展現出不同風貌,高頻次、多樣化、短距離、少量及多溫層運輸需求規模顯著成長。

以美國為例,當地都會區多已形成以大城市為核心,向周邊輻射擴散的生活圈帶,居民、商品與資訊在大都市圈的流通占比超過50%,因此雖然美國幅員廣大,但運輸距離在50英里(約80公里)以下的貨品重量占整體貨運市場超過50%,2012年更突破60%,遠高於中長程運輸貨物占比與成長表現,顯見連結「郊區至郊區」及「郊區至都市」的城市物流在美國市場的重要性。

大陸城市人口已超過農村常住人口,2013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年成長率突破80%,大幅領先異地、國際與整體快遞市場成長表現,占全大陸快遞市場規模的三成,因此大陸官方十分重視以電子商務及小型零售門市為主的城市物流系統,近年來在城市共配方面推出許多相關規範及政策。

歐盟於2010年提出城市物流配送計畫,期望透過創新的交通工具與物流解決方案,提高城市物流運作效率。該計畫初期在法國里昂、德國柏林與義大利皮埃蒙特等市進行試點,被視為歐洲城市物流配送的重大措施,也是歐盟朝向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之一。

無論是零售門市的小型化或城市物流興起,都是圍繞在通路虛實整合與行動裝置對消費行為所產生的影響。能夠將多元的媒介平台、行動裝置、地理數據、雲端技術與虛實互動路徑植入商業流程,並從中發掘獲利點的營運模式,將能獲取市場主導權。

原文刊登於經濟日報,103年9月7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