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讓清掃成為全民運動 創造家人朋友的共同力量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徐重仁

清掃活動所代表的是謙卑、感恩和彎下腰學習的精神,不只是勞動而已;這種精神不但開始在台灣形成風氣,更有愈來愈多學校加入清掃行列,從教育體系率先做起。東海大學從創校之初就推動「勞作教育制度」至今,從服務清掃中去體認人生的真諦;宜蘭的羅東高中把打掃廁所作為新生入校第一件任務,離開校園前也要掃最後一次廁所;而中原大學今年起由校長帶領數十位校內主管,以身作則親手刷洗廁所。

台灣美化協會成立,不只是希望協會自己辦清掃活動,邀請國人一起掃地而已,更希望藉由此平台,宣傳清掃的精神,開枝散葉,讓更多的人,自發性加入清掃活動。如今,不僅有東海、中原大學,像是羅東高中、政治大學、逢甲大學、逸仙國小、陽明高中、高雄第一科大…等,都陸續參加。

東海大學承襲多年的勞作教育制度,是現今台灣各大專院校勞作教育的典範,也是全國推動勞作教育的起點,強調使一般青年養成刻苦的精神,從勞動中去體認人生的真諦,所以每一次的清掃都需經過老師們嚴格的檢查才能過關。「勞作教育處」甚至與教務處、訓導處並列為一級單位,使得勞作教育在專業領域中,從事更多面向、更深入的教育任務。

宜蘭羅東高中新生清掃學習會活動開始於2008年,將「打掃廁所」作為新生入校第一件任務,校方安排一名二年級學生擔任新生輔導員,協助學弟妹們注意打掃事項,讓新鮮人學習「凡事徹底、謙卑惜福」的精神。不但新生入學要清掃廁所,羅東高中的畢業生離開校園前也要掃最後一次廁所;而新生掃廁所是一種磨練、學習謙卑,畢業生掃廁所則是學習感恩,「用實地行動去感謝使用了3年的廁所。」

中原大學則是在今年由校長特別帶領數十位校內主管,以身作則親手刷洗廁所,而清掃廁所不只是刷洗乾淨而已,而是希望學生發揮公德心,養成良好習慣,將清掃學習結合中原大學既有的服務學習,融入生活教育,具體落實全人教育理念。

讓年輕朋友接觸清掃,尤其在學的學生去參加清掃活動,第一個當然是讓環境可以變得更好,第二個是養成好的習慣,不管在學校或是家裡,都能把清掃的理念灌注進去。而且每次的清掃,從整理整頓、分組、掃除、善後、歸位,每一個步驟都不能省;透過清掃的過程學會更有條理,從中學習到做事的方法。

清掃代表學習到彎腰、謙卑的精神;能夠做別人不要做的事,學習彎下腰來,把廁所打掃乾淨,是一個很重要的態度。所以也應該鼓勵親子一起加入清掃,父母一起來,了解孩子到底在過程中做了什麼,透過互動一起學習,更能促進親子關係。

除了在學校進行清掃活動,教學生了解清掃的精神外,另一種推廣的型態,則是從企業著手。一開始推動清掃,是在統一超任職時,透過企業的力量推廣;但獨立出來後,仍有其它企業持續加入,像是崇友實業創辦人唐松章(他成立盛和塾,會員有100多個中小企業),加入協會成為團體會員後,就開始派員投入清掃學習的活動。不但在楊梅廠區舉行清掃學習活動,目前其他各廠也開始投入清掃活動,在生活和工作上實踐「凡事徹底」的態度。

其實,日本有很多中小企業,大都自己作清掃,並沒有外包清潔公司,而是員工總動員把公司當成家裡一樣整理,透過這樣的清掃過程更創造出員工之間有家人的感覺。

至於美化協會創辦人鍵山秀三郎早已掃了40年,協會創立才20幾年,協會現在演變到1個人也可以掃地,不需要很多人在一起才可以清掃,10幾個人也可以,1、2個人也可以掃,在車站、公園、學校、社區,都可以作清掃,是一個全民運動。

參加清掃活動時,會看到別人清掃,自己就會跟著做,一起把骯髒的環境清掃乾淨,會很有成就感。我想,一人百步,倒不如一百個人一步,讓清掃形成風氣,就好像電影《阿甘正傳》一樣,他跑步,很多人跟著跑。貢獻意義更大。

清掃活動當中,有團隊的交流,也建立了民間的互動,沒有國界,就像是一家人,在推動過程中曾一度失去企業的後援,但日本協會會長為支持台灣美化協會不僅帶了錢,還帶了150人前來台灣參與清掃活動,也讓我感受到清掃的力量,那股是朋友、是家人的力量。

原文刊登於工商時報,103年10月12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