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文創求才 兩顆大石先搬開

商業發展研究院 商業人才發展研究所 研究員 張敏玟

文創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營業額從2002年的新台幣4,352.6億元、占我國當年度GDP4.32%;逐年成長至2012年的7,574.2億元、占GDP的5.39%。隨產業整體持續蓬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與日益增,依商業發展研究院調查發現,文創產業人才缺口問題包括:找不到合適人才、缺工、人才斷層等,是對我國文創產業軟實力競爭優勢的最大威脅。

影響文創產業人才荒的因素有很多,席鈺芬(2014)以雜誌企劃研究為對象進行調查發現,創意工作者普遍遭遇勞動剝削或工時長的困境,導致人員流動情況造成文創產業整體發展的障礙。

商發院以表演藝術產業、流行音樂、設計等數個產業進行研究,發現文創產業一人當多人用、薪酬低、工時長且不固定、或因採接案制的非典型僱傭關係,無法享有工作權保障、勞健保和退休金等;受訪者認為,造成這些狀況攸關產業生態環境,除非產業環境大幅改善,進而提升薪酬環境和營運經費,否則難以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或留任。

另外,教育體系結構問題和學用落差,也是產業代表認為造成文創產業人才荒的原因。第一、在教育體系結構問題而言,目前文創相關系所開設方向和招生的人數與產業需求脫鉤,各類文創系所和招生名額雖逐年增加,卻沒有依產業需求調控,產業需求的技術人才很多仍欠缺專門系所培訓,用人單位找不到學校訓練好的專業人才,只能靠做中學或師徒制培養,但種方式培訓時間長、培育效果參差不齊,且常有因學習成效不佳、挫折感重導致新人流動率高的狀況。

第二、就學用落差問題;目前高等教育的通識教育模式雖可讓學生接觸各類知識,也有畢業演出/製作讓學生有機會參與演練或認識實務工作需求,但許多受訪產業專家認為,現有的鬆散模式,很難讓學生培養出核心專業技能和累積實務經驗,造成學生畢業後缺乏一技之長,難以找到工作;或進入職場後適應不良。

行政院責成勞動部近年來大力推動產業職能基準和職能導向課程,透過文化部積極配合參與,已於2014年度發展完成27項經文化部和勞動部審查通過的文創產業職能基準,未來希望能透過以實務工作需求為基礎規劃職能導向課程,逐步取代過去由教師自定教學內容,易與實務需求脫鉤的模式,以解決學用落差。

業界指出,產業營運大環境及薪酬待遇水準不改善,文創人才缺口問題就無法徹底解決,但至少可透過持續發展文創職能基準和職能導向課程,協助養成產業需求人才,紓緩人才斷層問題和學用落差問題,未來除投入資源落實職能導向課程開課外,也可朝幾個方向規劃。

一、學校開設科系與招生名額應視產業需求定期調整,將學生以未來想從事工作領域分組,深入培養其專業領域所需基礎實務技能。

二、課程內容調整:現有教育體系或職業訓練課程以職能基準和實務需求調整。

三、文創培訓課程搭配常態性實習機制,讓學生依興趣從事職業類別進行中長期企業實習。

四、實習機制應搭配對企業主和用人單位的調查和培訓,一方面了解培產業用人需求,做為調整教育體系朝生和招生人數調控的參考。

原文刊登於經濟日報,104年01月18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