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藝術家進軍國際…要靠經紀人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人才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羅婧綺

談到「經紀人」最常見的是受聘於演員、歌手、運動員、模特兒等,為其處理簽約、安排演出、代替發言等事宜,大概就是演藝經紀人、運動明星經紀人、模特兒經紀人。而隨著暢銷書籍的出版,明星作家愈來愈多,部分作家也開始透過經紀人進行行銷及宣傳,才能將出版及文學產業走出邊緣化的宿命。

近年來,部分表演藝術工作者也在思考,若表演藝術產業藉由專業的經紀人幫忙,是否也能為民眾開啟藝術大門,使藝術市場脫離小眾市場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專業分工,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專業領域發展,所謂隔行如隔山,常見如藝術家懂創作,但不見得知道如何行銷自己、市場需求以及觀眾喜好,倘若有一項「表演藝術經紀」的角色,做為藝術家及觀眾之間的重要溝通橋樑,也許可以拉近藝術家與市場間的距離。而要從事這方面的經紀人,必須同時具備藝術專業知識及鑑賞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敏感度,才能為藝術家提供選擇及判斷,或是為觀眾引進好的表演藝術團體打進國內的市場。

回顧臺灣表演藝術經紀市場概況,早期由「新象」策劃各項表演藝術活動,並安排國外團體來台演出,大大小小舉辦超過一萬場次的活動,這些活動對提升國內文化藝術有相當貢獻。

爾後「傳大」、「牛耳」和「寬宏」等藝術經紀公司陸續加入,每年引進國外知名表演團體,並與國內表演團體合作,對提升國內觀眾的藝術生活水準功不可沒。

表演藝術經紀的功能,在於表演藝術者透過經紀人商業運作,達成市場交易,經紀人的報酬主要來自表演藝術者的佣金,兩者關係從經紀人投資角度的經營藝術者,主動為藝術家拓展市場與機會。而目前國內的表演藝術經紀的工作仍以「輸入活動」為大宗,如安排國外表演藝術團體來台演出,很少是協助經營國內表演藝術者。

由於國內表演藝術市場相對於歐美、日本及大陸市場規模較小,國內的表演藝術經紀仍處於起步階段;另一方面表演場館缺乏規劃人員及節目經營目標,加上表演團體無受邀機會,因此國內表演藝術經紀發展就會受限。

然而,我國的表演藝術團體面對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必須仰賴專業表演藝術經紀人的協助,唯有專業專才的分工,才能讓藝術者專心從事於藝術創作,提升表演品質;然而台灣有許多優秀表演團體及人才,因為缺乏經紀人,無法走進國際市場,如何從表演藝術經紀進入產業,也是文化部極力想突破的重點之一。

因此,如何解決國內表演藝術經紀生態問題,如市場規模太小,發展受限的困境,必須仰賴政府政策性投入資源,從人才培育或硬體設施切入,如表演藝術經紀及場館經營人才培育、場館專業設施建置、節目演出資金挹注等,才能提升節目品質與擴大市場規模,是當前政府部會需要努力思考的方向。

 

原文刊登於經濟日報,104年07月27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