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天下雜誌596期】小礦區到大城市 地方創生這樣做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徐重仁

人,是地方創生的靈魂。從日本的常磐礦區到京都大城,都可見官民的通力合作,帶動地方繁榮。

最近,我一直在談「地方創生」。

從許多案例可以發現,「人」是地方創生的靈魂,他們的投入和創意,為當地帶來改變。

台灣也有很多具熱情和專業技能的人,卻不知道可以怎麼發展地方創生。因此,我不斷分享地方創生的觀念和案例,希望這個議題能受政府和民間注意,並在各地發酵,讓台灣更好。

這次,我想先分享兩個日本案例:看人的角色,如何讓大城市京都「結合」當地傳統,又如何讓舊礦區常磐市「創造」地方特色,再創繁榮。

 

草裙舞再創礦區繁榮

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扶桑花女孩》,就是在講常磐市的故事。那非常感人,整個過程正是地方創生。

日本福島縣常磐市,如同台灣的九份,原本是煤礦盛產區,但在一九六五年,小鎮沒落,數千名礦工面臨解雇。

當地鎮長就想了辦法,在寒冷北方蓋座夏威夷度假中心,拯救失業後的經濟和人口外移危機。度假中心的負責人則聘請東京的舞蹈老師,培訓礦工女兒成為扶桑花女孩(Hula Girl),跳草裙舞。

直到現在,這個度假中心還在,成為遊樂觀光勝地;超過七十歲的老師仍繼續留在當地,培育一代代的扶桑花女孩。

在地的鎮長、企業負責人也好,或是從外地來的舞蹈老師也罷,都是想辦法創造地方特色、讓小鎮復甦的重要人物。

 

讓古都老靈魂更迷人

另外,作為世界遺產的日本京都,每年吸引千萬名海內外遊客,並連續在二○一四、一五年入選全球最佳城市第一名。這座千年古城為什麼至今仍能持續保有魅力?

那是因為從市長到民眾,都努力「結合」傳統,推動地方創生。

或許有人會問,不只偏鄉、像京都這樣的大城市,也需要地方創生?當然要。大城市如果沒有特色,就會和其他城市沒兩樣。因此,當走進京都,你會感覺這裡不同於其他大城市,想一去再去。

京都市長門川大作是讓京都不一樣的關鍵人物。他從○八年當選市長以來已連任三屆,任內他致力維護京都傳統文物,並將文化推廣至海外。

我覺得他很特別。作為京都活招牌的他,總是穿著代表傳統文化的和服出席各種公眾場合。

京都的城市營造計劃則是他堅持的重要政策。例如,為了維持古都氛圍,他推動歷史建物再生、規範建築高度,連麥當勞、優衣庫這些跨國企業的招牌,也依當地「景觀法」換成灰色,更融入歷史遺產景貌。

不只是市長,當地民眾傳承的匠技精神,也讓京都持續保有魅力。即便在現代社會,各個領域的工匠們,仍積極保存傳統文化,又持續創新──從清水燒陶瓷藝品、京友禪染織品或清酒等,都持續吸引遊客。

 

通力合作 帶來繁榮

從小礦區到大城市,都可見「人」帶來的改變。

台灣也有一些人在帶動地方發展,卻不太成功,或容易在這些人離開後就失敗。為什麼?缺乏細緻規劃,也缺乏「持續舉行、堅持」的理想。

 

例如,前陣子我到南部參與一場傳統祭典。可惜的是,該祭典已持續幾十年,卻少有人知道,多是當地民眾參加。祭典流程不太順暢、住宿和周邊行程也未有規劃,參與者多看完祭典就離開,沒在當地停留、帶來貢獻。

怎麼做才能讓地方創生成功,還能在不同人的更迭替換下永續?建構完整、穩定的地方事業發展制度有必要,而且要能持續加入創意,並能細緻規劃滿足顧客、旅客需求。

但這不只是靠一個人就能做到,而是要很多人串聯合作才可能達成。合作模式有很多種,從平日店家的「共存共榮」,到活動時居民的「共襄盛舉」都是。

日本有些商店圈的店家已養成定期聚會習慣,討論如何讓商圈興盛。他們可能共同出錢買抽獎禮品、祭出優惠或辦活動,增加民眾到商圈購物、停留的意願。當環境繁榮,個別商家才會繁榮。

舉辦活動時,除了主辦單位細膩地規劃活動流程,並對外宣傳、對內溝通外,居民也要能共襄盛舉,讓活動效應擴大。

我曾在一年冬天到日本新潟縣參加神社祭典。回程路上,家家戶戶在門外搭建雪洞,居民在裡面點火、吃點心,還招呼我們一起喝茶,我覺得非常特別,也很有人情味。

在台灣,歷時已久的大甲媽祖繞境,也是相似的概念。只要媽祖神轎經過的城鎮,沿路居民都會準備祭品,每戶都成為活動的共同舉辦人。這都讓活動更吸引人、更能永續。

只要大家能合力,我覺得,台灣各地真的有很多機會。

 

原文刊登:天下雜誌596期-105年4月27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