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好動三族群 捎來1,600億商機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范慧宜

台灣吹起運動風氣,根據商業發展研究院統計,健康產業產值整體上看4,180億元,商機龐大。商發院承接經濟部工業局105年度「健康促進服務產業發展推動計畫」,將健康產業分為:健康管理、飲食健康、運動健身、心靈健康四大面向,呈現台灣健康促進消費市場現況。

再進一步將健康市場上的消費者分類,未來最具潛力的三大族群分別為:健康管理族、樂齡養身族、新鮮律動族。三大族群年消費類合計為1,678億元,已占整體健康消費市場三分之一以上,消費力不容小覷。

觀察下班、下課後的街景,公園廣場經常有著戴著耳機愜意慢跑的民眾,人人手上戴著運動手環、口袋內放著智慧型手機,常會不經意地低頭觀察自己心律狀況,或者跑了多遠。去年舉辦632場路跑活動,較2013年成長2.2倍,顯見台灣運動健身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另國民運動中心或健身房也是人滿為患,相關業者迅速擴張。而在食安風暴後,標榜「無毒」、「有機」的餐食大增,連鎖超商業者更爭相與著名有機商店合作,推出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健康有機商品。

健康促進議題愈來愈夯,業者紛紛搶搭健康商機,期望發展具特色的產品或服務,引領健康市場潮流。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迎合消費者脈動,已成為目前台灣業者亟欲發掘的議題。

健康管理產業主要包含監測與管理身體數值狀況的產品或服務,舉凡穿戴裝置、健康檢查、藥妝通路等。飲食健康產業則為關於飲食方面的營養均衡、安全衛生,如營養師諮詢、有機商店等;運動健身產業則包括與此相關的商業模式,例如提供場域的健身房、提供設備的運動器材商等。心靈健康產業則包含所有減輕民眾焦慮、憂鬱、壓力者,如心靈成長課程、舒壓按摩、療癒商機等均算在內。

這四大面向領域均具備使人們身心靈達到更健康狀態的共同核心,但因產業性質迥異,若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缺口,必須從消費者在不同面向展現的消費行為及健康促進行為養成過程著手。健康促進行為非單一、靜止狀態,根據跨理論模式(TTM),每個人的行為養成都是動態過程,若依照民眾對健康的意識、行為展現的時間,可把行為養成階段分為:前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持續期。

處於「前意圖期」的民眾,沒有健康促進意識,也沒有任何健康促進相關行為產生。而處於行為光譜另一端的「持續期」民眾,除具備正向的健康意識,亦有穩定的健康行為展現,是目前健康市場消費主力。

若把「持續期」的民眾在健康促進產業上穩定的花費,視為健康促進產業現階段規模,2015年台灣於健康產業產值達1,629億元,其中以健康餐食產業最為搶手、達601億元;其次為運動健身產業及健康管理產業,分別有397億及390億元。

處於「準備期」和「行動期」的民眾,雖尚未養成規律的健康行為,但當逐步進入「持續期」,且假設市場服務或產品符合其消費需求,則可預見整體健康產業產值將有4,180億元的規模,健康餐食產業可望達到1,396億元、運動健身產業估有1,087億元。

四大健康領域中,以飲食的表現最亮眼,主因可能是食安風暴頻傳,民眾飲食危機意識覺醒,更重視「吃」的安全,如有機商家蓬勃發展、產銷履歷更加頻繁出現在連鎖超市商品架上、友善農作產品能見度愈來愈高等。

 

原文刊登:經濟日報A12產業追蹤-105年5月22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