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全台灣都可以是『亞洲矽谷』

【謝佩玲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

 

在新政府所提出的「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之中,「亞洲矽谷」政策訴求以物聯網及智慧產品產業為中心,希望讓台灣成為矽谷供應鏈,並吸引亞洲年輕人到桃園進行創業。然而,民間陸續出現「為何推動『亞洲矽谷』?」、「桃園是否最適合發展亞洲矽谷?」等疑問。其實,如果政府要發展的是結合網路與科技的創新能量,那麼配套政策的整備,例如智慧城市的建設、資通訊供應商資料庫的建置、數位經濟法規的支援、食衣住行環境的國際化等,應是比地點更宜優先考量與規劃之核心,且既是欲孵化運用網路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的創新創業,整個台灣都可能成為創業者的創新場域。

以新加坡為例,為了使新加坡成為科技創新的基地,星國政府整合運用了「採購」、「補助」、「資源鏈結」與「法令」等政策工具,吸引全球人才、創意、技術等到該地發展,並從教育面融入程式教學,以培養主導數位經濟的下一代。新加坡透過提出民眾與政府面臨的公共問題或需求,像交通堵塞、綠色能源與安全技術等,向全球徵求創新的解決方案,吸引創新創業者到新加坡研發,並在當地進行概念與市場的驗證,有效的方案便能獲得政府的採用及推廣。另外,對像運用APP與共享模式發展卻發生爭議的Uber,新加坡政府則修改法令,要求使用此模式的司機必須註冊登記、購買保險並向政府付費繳稅,以合法營運。

在發展數位經濟的條件中,小而美的台灣除了在自然與人文環境上具多樣性外,更擁有完整網路建設與支援產業,以及高網路使用率,同時正經歷著許多其他國家將會陸續面臨的如高齡少子化等趨勢議題,跟新加坡一樣適合做為服務創新的研發測試場域。例如,創新原型始於解決行動不便者用餐資訊缺口的台灣「?社會企業」,已獲得國內外超過50項科技創新與社會創業獎,並具複製輸出潛力。而政府提出的「五加二」政策也是希望透過科技發動產業創新的引擎,只是,在內需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服務業,卻仍未見於上述政策中,然而包括物聯網、新農業之創新產出,最後泰半都將用於終端市場,可謂與服務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事實上,服務業亦正在邁入4.0的創新階段。麥肯錫(2012)認為商業已歷經幾次開創性的發展,每當革命性的產業經營技術出現後,整個產業的型態即跟著轉變,並帶動商業持續創新。根據每次革命性技術的問世,麥肯錫將商業區分出1.0到4.0四階段。「商業4.0」可謂在電子商務日漸成熟的基礎上,加上行動網路、智慧裝置與各種新科技的發明,使得服務業得以打破實體與網路的界限,從多元通路(multi-channel)進一步轉變成全通路(omni-channel)的虛實整合型態(Online to Offline, O2O)。由於網路與新科技的商業應用仍在不停進展,麥肯錫並預測服務業價值鏈還將不斷出現破壞性創新。

根據哈佛大學克里斯汀教授的研究,相對於傳統大型業者往往致力於維持性的創新,破壞性創新主要來自新創業者。因此,面對第四次產業革命將帶給工業、商業及人類生活的未知變革,政府能做的除了積極引導產業升級轉型來應對外,鼓勵各種創意和專業人才在台灣進行創新創業,善用網路科技為顧客、社會與人類生活創造福址及解決問題,以及打破產業與技術疆界,建立創新生態系,亦為因應此波變革的一種方式,而這樣的創新則可能發生在台灣任何角落。

 

原文刊登:工商時報-105年8月16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