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以新帶舊 發揚地域人文味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謝佩玲

隨著世界趨勢的快速轉變,近年體驗經濟、創新經濟、數位經濟等潮流接踵襲來,商圈為能不被時代所淘汰,有必要不斷升級轉型、與時俱進。其實,台灣有一些商圈已經展現出品牌特色,不論是台北西門町的「潮」、信義商圈的「時尚」,或彰化鹿港老街的「懷舊人文」等,而這些商圈的確成功吸引不少國內外觀光客到訪。

商圈的品牌權益也如同企業管理,若未能持續創新及經營維護,則不無消殞的可能。而商圈欲持續豐富其內涵、創造吸引力,應善加與外界資源的連結,例如政府與民間正要發展的如文創、觀光、創新創業等台灣軟實力,讓商圈成為展現台灣軟實力的舞台之一。

首先,從商圈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而言,就應朝「差異化」、「精緻化」升級轉型。站在消費者立場,如果可從不同的店家取得同樣的商品或服務時,必定貨比三家,選擇最優惠或是交易成本最低店家進行消費。

若是愈來愈多商圈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趨於同質化時,難保某些商圈的客源不被其他商圈所吸引,最後還可能落入價格競爭而非價值提升的境地。反之,若商圈能夠進一步賦予其商品或服務「專屬且獨特」的體驗性、情感性價值,如同Benz、BMW能不斷開發強化其品牌個性,又符合時代需求的車款,就能增強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願意重複上門。

行銷地方與商圈最有力的方式包括與影視結合,例如多年前國片復興的代表作之一「海角七號」,其拍攝的墾丁所到之處,已成為影迷追逐的熱門景點,「阿嘉之家」一度成為熱門觀光景點,不僅販售許多電影相關的創意紀念品,同時也為附近恆春老街帶來人潮,更行銷台灣國境之南,成為許多國內外旅客指定的必遊景點,地方商圈將更有溫度。

此外,與文創或新創業者的結合,亦可為老商圈注入新活水,例如台北迪化街、大稻埕商圈,隨著閒置空間活化及文創業者的進駐,除保留早期的建築樣貌與傳統產業外,增加不少手作商店、文青咖啡、各類懷舊市集,不僅吸引藝術家與設計師,許多年輕遊客和國際旅客更紛紛造訪。

 

原文刊登:經濟日報A12產業追蹤105-10-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