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物聯網應用 要貼近消費需求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范慧宜

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的核心精神在於將物品賦予網路連線與網路服務的功能,提高其應用能量,創造具便利的生活環境,主要為應用、網路、感知三個層面。國內外科技大廠或研究機構皆視2020至2025年為物聯網商轉的突破期,期盼如同智慧型手機發展一般,物聯網能快速融入消費者生活中。

物聯網是全球科技業布局重點,國內業者也紛紛開發物聯網技術,努力將產品功能結合「智慧」或「聯網」二字,如智慧手表、智慧電視、智慧冰箱,企圖提升產品力,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但通常產品發展出來,銷售總是不如預期。

智慧家電是國內最早談起物聯網概念的產品,推廣數年仍未突破瓶頸,主要問題在於「產品規格多相容困難」、「資料外洩疑慮」及「缺乏消費驅動力」。然而不僅是智慧家電,大致上物聯網產品多半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為解決產品規格相容性的問題,目前已有不少業者,成立標準聯盟或平台,如亞洲物聯網聯盟(AIoTA)、臺灣物聯網聯盟(TIOTA)等,透過合作模式,聯合多項智慧產品發揮服務綜效,讓服務更有感。而個人資料外洩隱憂部分,必須由業者落實個人資料保護法,透過內外部顧客教育,取得消費者基本信任,再加上當「產品力>疑慮」時,個資就不再是問題。

然而,業者努力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仍無法保證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產品或服務要真正使消費者心動,吻合消費者需求是最重要的關鍵,也就是必須解決剛剛提到的缺乏消費驅動力的問題。物聯網不能單靠技術的推疊或重組、關注物品或機械(如手機、電視、汽車),而是必須以消費者需求來驅動智慧科技服務應用與研發,才能有所突破。

目前物聯網尚未有殺手級應用出現,全球科技業者處於開發摸索階段,物聯網業者必須有效結合技術掌握、消費者生活型態變遷預測、消費體驗等,透過掌握、預測及應變,聚焦於消費者關鍵需求及新型態的生活模式,符合消費趨勢的創意,才可能觸動IoT智慧科技的消費潛力。

 

原文刊登:經濟日報B4經營管理105-01-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