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發展照護服務 從需求面出發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組長 黃毓瑩

國內外研究均指出,建構一套完善遠距智慧健康照護服務,有助於讓有需要的人享有更完善的生活品質,因此美、日、歐洲等已開發國家在面對人口高齡化與醫療照護缺口擴大雙重壓力時,均極力尋求應用物聯網與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發展出解決方案,如遠端監測、診斷設備、生活輔助、生理數據監測等。

但我國推動遠距醫療、遠距照護多年,為何智慧健康方案至今仍多是叫好不叫座?綜觀業者發展經驗,可以歸納為二大主因:

首先,政府推動的銀髮族照護方案中,補貼制度著重於「人」、缺乏對「工具」的補貼協助。

目前坊間早有照護機器人、長期照護相關資訊系統、智慧照護監測系統等許多軟硬體方案,長照2.0的政策中也很鼓勵整合與發展資訊系統,運用資訊科技強化現行服務模式。但許多業者仍無法採用這些資通訊科技來解決問題、發展創新模式,主要關鍵在於政策的補貼與獎勵多放在「人力發展」,「運用科技以省人力」的做法卻不被放在補助項目裡,使得照護服務業者投資、應用智慧照護的意願不高,導致年年都有新的智慧照護產品或方案被提出,卻少人應用甚至買單。

其次,服務內容規畫方案整合不足,無法讓民眾感到使用的必要性。

從穿戴裝置到智慧健康(mHealth),常見的問題狀況是民眾的生理數據被量測與記錄了之後,卻缺乏數據分析與後續的服務或解決方案,而「解決方案」也不應只從醫療的角度思考。

例如,一個想要減肥的熟齡女性在每天日行一萬步後、發現自己的體重仍然沒有下降,她需要的可能是量測體脂是否下降、運用健身房課程調整體態、改變用餐習慣或內容等等,這些方案都是可以發展出獲利的服務內容。

基本上,健康服務、醫療照護與行動科技的整合是全球趨勢,當各項醫療、照護裝置廣泛出現並得以連結時,最終能否商業化的關鍵在於資料分析與後續衍生的服務方案是否能切合使用者的痛點。

有鑑於此,台灣發展社區照護、居家照護的關鍵所在,並不是設備製造端的課題,而是必須從需求面發展找出不同群體(如獨居銀髮族、失智症銀髮族、照護者)到底想要什麼。

 

原文刊登:106/5/16經濟日報B05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