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疫情風暴中,商圈及傳統零售市場需殺出一條生路

       今年疫情暴風雪式來襲,三級警戒管制自516日發布後,瞬間改變凍結全台每個人之生活作息,「不出門、保平安」成為每天日常問候語,街道空蕩蕩,街道寂靜宛如封城。零售餐飲批發等服務業受到的衝擊層面比2020年更大更廣,中大型零售餐飲業者歷經去年衝擊與政府輔導,多有搭配電商、外送外賣的服務,有些也應用數位推播行銷,推出外送外賣服務,訂單供不應求。 

 依據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南部院區之調查了解,全國商圈影響的業績約在五至九成以上。高雄市中央公園商圈黃韻潔理事長表示,商圈人潮減少約五成,去年起陸續配合輔導,採取措施為鼓勵店家提供外送外帶服務,目前有foodpandaUber eat外送服務,實體店面則提供LINE Pay等支付方式,今年也參加商研院執行中小企業處的雲世代商圈數位輔導計畫。台北永康國際商圈業績影響約七成;高雄新堀江商店街及後驛商圈業績人潮下降九成,後驛商圈理事長伍英杰表示,批發業者的影響更大,下游零售無生意,批發業者的囤貨及資金壓力更龐大。 

 零售市場部分,全台超級市場有許多門市出現大排長龍之情形,台中裕毛屋推出早上8點至10點為60歲以上長者專屬時段,並取消自助夾菜取餐;傳統零售市場生意更大幅減少,甚至門可羅雀。經本院南部院區抽樣調查發現,全國公營市場442處,目前有24個市場去年開始轉型,鼓勵攤商採取電子支付並搭配外送平台消費模式,可惜叫好不叫座。 

 依據筆者研究調查,臺灣傳統市場大多擁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幾乎與聚落同時形成,毗鄰社區、商辦大樓等,由於傳統市場可議價及濃厚的人情味,對於不少家中主要消費主力以年長者或家庭主婦等有高度黏著度。而由於消費族群年齡層偏高,消費習慣上仍習慣用現金交易,且傳統攤商小額現金交易不需要課稅,也是攤商更偏好採現金交易的原因。 

 依實際了解傳統市場、批發市場難以數位轉型原因可歸納以下三點:1、消費族群以中高齡為主,不習慣無現金支付、對於電子支付的接受偏低。 

 2、攤商仍習慣收現金之真實感,同時需要現金流支付批貨,無現金支付收到現金時間較久。 

 3、轉型行動支付所需裝機費、手續費等,無形增加業者的成本,平台商約抽2.2%手續費,外送平台手續費35%,不符合成本效益。 

 雖然市場及商圈之攤商、業者及消費者都不愛,轉型腳步已刻不容緩,再不改變,傳統市場及商圈會愈來愈沒落。 

 對市場及商圈之業者而言,眼前亟需政府紓困措施度難關,也意識到數位轉型新商業模式的重要性,需政府在疫後更積極有效輔導。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在最艱困之這段期間,急需刺激買氣的務實作法,如協助補貼電子支付、外送平台手續費及行銷導流,業者享免抽成,市民享外送運費折扣優惠,並可提升在地外送業者運量,以利創造三贏局面。

(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張皇珍)

原文刊登:110/06/01-工商時報/A6名家評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