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數位教育元年 授課挑戰大

今年5月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教育部實施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改採遠距教學,亦即「停課不停學」,教師紛紛從實體現場轉為線上教學,因此2021年也被稱為台灣的「數位教育元年」。 

雖然自去年全球疫情蔓延起,各縣市就已針對遠距教學實施演練,讓學校教師和家長都能提前適應停課所需面臨的情況,然而只有大學因外籍生入境問題,提早開始實施遠距教學,經過一年的試煉調整較為完備;對於高中職以下的教師,多半未能有機會真正上手,因此全國實施停課後,挑戰才正式開始。遠距教學對於不熟悉資訊科技的教師而言,就像是趕鴨子上架,操作起來手忙腳亂。 

其實自2017年起,教育部國教署即已推動「新住民語文課程遠距直播教學計畫」,由中央大學與商研院共同執行。其目的是為落實教育平權,讓分散各地的學生都能在線上學習,解決偏鄉學校聘師不易的問題。如今本計畫更被視為是超前部署的抗疫方案。 

商研院的遠距教學團隊為推動直播教學,於北、中、南各縣市辦理逾十場次教師科技增能培訓課程,課程內容除遠距教學基本概念、軟硬體設備實務操作,還包含教學簡報設計、教學影片錄製、遠距教學課程環境建置、悅趣式教學設計以及數位化評量等,讓教師充分了解遠距教學的多元性。 

遠距教學包含「同步教學」和「非同步教學」,亦隨著科技演進發展出相當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同步教學即透過視訊與學生即時互動,教師需操作網路攝影機、耳機、麥克風等,甚至還需搭配實物投影機、手寫板。 軟體方面,除最基本的視訊會議軟體、文書軟體外,可能還需使用其他教學工具軟體來輔助;非同步教學則是將課程內容或教材事先製作完成,運用教學平台彙整班級資料、與學生交流,並使用平台指派作業或測驗等。 

在疫情的影響下,遠距教學逐漸成為常態,應運而生的教師備課社群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教師間除交流遠距教學的技巧,更探討提升學習成效的方法。整體而言,遠距教學的成功要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合適平台工具:教師必須選擇適合自身課程的遠距教學平台和資訊工具,並反覆練習以確保操作流暢。2.良好數位教案:設計完整教案,規劃課程活動,增進師生互動,掌握課程學習氣氛,活化線上班級經營。3.管控學習情況:設計師生互動元素,包括上課點名、隨機抽問、運用「即時反饋系統(IRS)」派發即時測驗、視訊分組討論等,以確保學生專心學習。 

4.自主學習回饋:透過教學平台或數位工具,督促學生在課後時段亦能自我評量並給予課程回饋。5.教師交流分享:教師間透過社群進行課程共備,分享授課經驗,觀摩不同學科教師授課方式,汲取適合自身教學之特點。6.標準作業流程:教師為自己的遠距課程制訂標準作業流程,反覆演練數位教案至精熟,將課程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適時進行滾動式修正。 

遠距教學雖無法取代現場教學面對面的溫度,不過教師若能妥善運用資訊科技、教學工具,結合教學平台的數據分析功能,更能有效檢視教學成效,並透過新興科技研擬悅趣式學習教案,以促進學生學習動機,凸顯遠距教學優於現場教學之處,在未來疫情趨緩時,亦能保留遠距教學之特點,與現場教學進行整合,發展「混成教學」,將數位科技結合教育,發揮出最大效益。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數位創新人才研究所研究員 蔡政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