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商業興觀點》銷售數據整合 提升服務體驗

20214Apple率先祭出新的隱私政策「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簡稱ATT),規範應用程式須獲得用戶同意才能存取追蹤用戶的網路行為與資料。 

20221月,美國眾議員提出《禁止廣告追蹤法案》、歐洲議會也跟進通過《數位服務法》,兩項法案均限制廣告商追蹤及剖析用戶行為與身分,推播相關廣告的商業行為。 

在歐美政府相繼表態後,Google2月宣布將在Android平台上打造隱私沙箱,限制開發者蒐集與分享用戶隱私數據的機會。 

這一連串保護用戶隱私的措施及法案陸續被提出或上線,受影響的不僅是Facebook等販賣線上廣告的業者,原先習慣依靠Facebook取得流量的廣告主也遇到行銷精準度下降的問題。 

除了少數像Amazon這類型掌握充足第一方數據以及交易紀錄的大型電商平台外,大多數業者都需要想辦法自力救濟,以下是兩種常用的方法: 

一、自建數據 

許多電商業者開始加強蒐集與應用第一方數據。 

例如:FacebookInstagram積極推廣App內建的購物功能,鼓勵用戶站內購物,將流量與用戶數據留在平台中,避開蒐集第三方數據的爭議。 

不只社群平台奮力突圍,台灣原生的母嬰用品電商——沐伊在經濟部商業司與商業發展研究院輔導下,也成功升級會員資料庫,將外部電商平台會員轉換為官網會員,再加上完整蒐集第一方用戶數據,讓沐伊官網會員在一年內增加三成,客單價與銷售額也有兩成以上的成長,不受Facebook營收成長趨緩所影響。 

二、整合數據 

部分業者選擇與其他業者交換數據或整合不同來源數據達到掌握用戶輪廓與需求之目的。 

例如:PChome和渣打銀行針對供應商的貸款需求,合作推出新的線上貸款服務「PChome幫手貸」,用供應商在PChome的應收帳款、存貨融資等營運資料,加上渣打銀行的聯徵信用與企業資料,作為評估貸款額度及利率的標準,供應商最快48小時內就可取得貸款額度。 

另外,台灣知名跨境電商業者——豐晨貿易在經濟部商業司與商業發展研究院輔導下,也克服電商業者上架海外電商平台無法取得完整消費者數據的問題,整合日本市場Twitter官方帳號的社群數據與Shopify官網的銷售數據進行選品與精準行銷,順利打開日本電商市場。 

危機也是轉機,電商業者若能將手中掌握的龐大數據轉換為加值服務,不僅能從這波隱私保護風暴中脫困,更能增添新的營收來源。 

例如:台灣原生的興趣社群媒體——痞客邦利用龐大的文章數據做起廣告生意,成功扭轉虧損,變身獲利引擎,他們建立「社群數據系統PIXinsight」將多年來累積的海量文章整理成可分析的第一方社群數據資料,利用語意分析將部落客上傳的文章拆解成有意義的關鍵字,媒合廣告主與部落客。 

此外,開發「AI即時意圖判斷系統」,觀察讀者瀏覽部落格時的停留時間與行為,精準掌握讀者興趣,提升廣告投放的準確度。 

台灣有許多電商業者坐擁豐富用戶數據,建議思考如何在不違反個資保護的情況下,運用這些數據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服務體驗及更高的附加價值,讓龐大的數據從賠錢貨變身金雞母。

(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研究員兼組長 沈經洪)

原文刊登:111/04/05-經濟日報/A14經營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