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業模式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經濟日報】《產業追蹤》手語教學 師資培訓不能等

因應快速變動的社會,以及身處充斥資訊與知識的時代,台灣的教育方向隨著趨勢因應轉變,除學科知識,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挑戰、如何利用自身所學發現與解決問題等實際能力更顯重要。

在國民基本教育層級,台灣手語於111學年度正式在國中小、高中,教育階段的部定課程中實施。政府於201919日制定公布的《國家語言發展法》中更明令,國家語言包含台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此法不但奠定手語在國家語言的定位,更喚起台灣社會對於手語重視及對聾人語言文化的尊重,以多元、平等、保存、發展之理念,支持語言復振與傳承。

有關手語入課綱對於各學習階段之學生的影響,國小階段可增加學生素養方面的學習,例如:培養手語理解、表達及溝通互動的能力、認識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理解他人感受、培養公民意識,及同理心與人溝通等能力,在試辦教學階段我們觀察到學生熱烈的回饋,利用手語向同學、老師問好,並且也激發他們學習台灣手語及其背景文化的興趣。

國中是延續國小基礎學科,深化各科知識學習的階段,學生開始善用科技資訊和媒體學習,培養自主學習,展開自我興趣探索與潛能發展;而手語教材涵蓋多元文化觀點,並納入性別平等與各族群歷史文化、語言及價值觀等內容,可促進學生關心國內外的多元議題、訓練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理解與尊重差異,激勵學生在課外之餘嘗試參與公共事務的動機。

高中階段則著重學生的學習銜接、身心發展、生涯定向,透過學習手語除可促進學生對道德、公共議題的思考、運用聾人文化的視角進行思辨外,更可擴展學生視野,增加未來生涯定向的更多可能性與選擇。

教育部推行手語課程成為本土語文的選項之一,但面臨合格師資不足的窘境。勞動部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台僅約500人有手語證照,相關計畫培訓的合格教學支援人力近300位,卻需支應全台有意修讀手語的國小至高中開設課程。各校若有選修手語意願的學生,校方就需找到具備「教學知能」的合格教師,在此情況下,不易滿足各縣市的需求。

透過教育創新模式解決問題成為學校教育的挑戰。國教署委託國立中央大學與商研院共同執行「台灣手語課程遠距直播共學計畫」。目的是為落實教育平權,讓學生能在線上學習,解決學校聘師不易問題。商研院的遠距教學團隊為推動直播教學,針對手語現職教師及教學支援人員辦理四梯次科技增能培訓課程,培育超過100位可上線教學教師。

該課程內容包含「同步」及「非同步」課程,帶領教師了解遠距教學基本概念、軟硬體實務操作,甚至教學簡報設計、遠距教學課程環境建置、悅趣式教學設計及線上評量等,讓教師了解遠距教學的多元性。此外亦推出小規模試行,提出「老師要試教、學校要試辦、教材要試用、計畫試營運」四個嘗試,提前布局新學年度遠距直播共學的經營。

透過語文教育,使學生理解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促進台灣各族群間互動與理解,手語納入課綱除可提升民主價值,亦可在尊重文化多元之原則下,營造互相尊重、包容的多元語言友善環境,讓新生代更理解聾人文化,使不同族群的歷史與文化能夠世代傳承。

(商業發展研究院數位創新人才研究所研究員 江欣諭) 

原文刊登:111/06/26-經濟日報/A11產業追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