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趨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商時報】《專家傳真》Apple Pay掀起台灣行動支付大戰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 范慧宜

金管會於105年開放國際行動支付業者登台後,隨即燃起各家行動支付業者連天烽火。原先核准的國內行動支付業者以優惠、贈點等流血促銷方式搶占市占率,國際支付業者也藉既有手機品牌、APP優勢企圖瓜分市場。行動支付相關議題更在Apple Pay於3月底登台後掀起巨大討論聲浪。然而,Apple Pay上市前後為台灣行動支付帶來何種嶄新面貌,未來行動支付挑戰與市場變化趨勢又會走向何方?可藉商業發展研究院與PO!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合作,透析網路討論聲勢走向變化,了解民眾對行動支付看法與心態,為相關業者搶得先機。

Apple Pay上市前的網路輿情風向集中於介紹國內市場已有的行動支付模式、Apple Pay操作原理及規格比較等。在PO!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中,可把將Apple Pay上市前在網路上的討論主題區分為「媒體關注」、「媒體情緒」、「網民關注」、「網民情緒」、「網民回應」5種指標,並賦予這些指標不同的正負情緒指數,由此得知網路輿論對議題的正負情緒討論。

由5項指標中可發現,Apple Pay上市前以媒體關注為主要輿情帶領者,情緒指數則傾向不慍不火的忠實表述。細觀媒體報導內容,可發現各家報導除期待Apple Pay帶來行動支付市場動能外,也連帶列舉Apple Pay硬體規格(iPhone6以上機種才能使用)、能否推動店家積極安裝非接觸式讀卡機等相關限制,並對其提出明確質疑,靜待上市後民眾反應。但在網民討論方面,則較無明顯討論量。主因為上市前民眾難有實際體驗分享,僅有少數關心科技資訊、品牌愛好者樂觀其成的討論。

上市後討論主題激增,以使用教學、銀行優惠、使用場所為主Apple Pay上市後網路討論主題大量增加,細觀輿情主題可發現,網路討論內容以「使用教學」、「銀行優惠」、「使用場所」為主。

在使用教學中,由於Apple Pay操作方式與國內盛行的行動支付略有不同,主要藉iPhone內建之Wallet功能建置多張信用卡資訊,使用者若欲在APP、網頁、實體店面結帳時,可選擇卡片後直接按壓touch ID結帳。此種設定簡單、操作新潮的使用方式,讓不少網紅、名人及相關部落客藉Apple Pay上市,順勢推出使用教學。更以社群互動性高的影片、直播方式提高觸擊、能見率。大量且極具互動性的Apple Pay使用教學,使手持iPhone的網民即便沒有實際參與社群互動,亦可嘗試在自己的手機上安裝看看。造就Apple Pay在3天內綁定41.5萬張卡的傲人成績,並引起多數網民關注,並針對Apple Pay在吸引使用者綁定信用卡上的過人之處發表回應。

Apple Pay的操作教學雖多具有高互動性,但真正吸引民眾的仍是它帶來的便利性與相關優惠。台灣目前有7家銀行支援Apple Pay,在Wallet僅能安置8張卡的限制下,各銀行均提供不同優惠吸引用戶綁定。在網民回應中可發現,雖各家銀行提供之優惠程度不一,但網民對銀行能站上科技浪潮提供相應活動,優惠消費者的舉動均表示正向情緒,也提供民眾嘗試新科技的誘因。

但在使用場所方面,則較無如此樂觀的輿論風向。蘋果公司雖明確表示,只要實體商家有非接觸式讀卡機即可使用Apple Pay,亦在官網上名列合作店家,舉凡便利商店、大賣場、百貨公司等均可使用。但在網民關注及回應上,地方知名百貨無法使用Apple Pay的主題,仍引起網民大量負向情緒及回應討論。在議題發酵的9天內,引起近百篇文章回應及媒體報導。

由上述輿論趨勢可發現,Apple Pay的推廣隱憂仍來自實體商店的硬體配合。此方面端看未來Apple Pay帶來的便利及優惠,能否趨使店家增設相應設備。此外,目前網路輿情風向多為頻繁使用科技、樂於社群分享、對行動支付並不陌生的網民。但根據尼爾森2016年調查,僅有31%台灣民眾過去曾在行動設備上消費,遠低於越南(46%)、南韓(47%),更不及中國(50%)有半數使用者曾在行動設備上消費。行動支付技術如欲深紮普及,在硬體設備之外,或許更需留意的是如何打破台灣民眾愛好使用現金消費的習慣。

 

原文刊登:106/5/17工商時報A07政經八百

 

TOP